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负薪救火的典故来自战国时期三国演义当中许多的故事都被我们现在当做典故来运用,这是因为其中的故事可以映射出许多东西,也让人们可以在许多故事当中得出一些感悟。但实际上这本小说当中也引用了许多历史上的典故,这才能让这部小说更加的充实,品读起来也更加的有深度。在三国演义当中的第43回这篇故事当中,主要是在说诸葛亮与许多人一起争辩的时候,一位叫做卢子敬的人帮助他一起与那群酸儒争辩。在他们争辩当中说了这么一句话,这句话里面就运用到了一个很早之前的典故,就是负薪救火,这四个字在三国志当中也有提及。而这个典故所讲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那时候的战国已经快要结束了,当时的秦国势力极其的庞大,举兵向魏国发起了一场规模浩大的进攻,而魏国面对秦国的数万铁蹄根本没有抵挡的能力,所以魏国的城池接连都被秦国占领。损失大片土地的魏国,国力越发的虚弱。秦国在占领的土地上巩固自己的势力之后,再次向魏国进发,而且这次秦国抱有一击必杀的决心。当时的魏王看到这样一个情况十分的担心,所以就把朝中的大臣们全部招来,非常苦恼的问所有的大臣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秦国撤退。这些大臣们一直陪同的皇帝到处逃跑,在秦国多年的征战下,早就已经胆小如鼠,提到秦国再次发起战争,所有人都肝胆欲裂,一心只想着逃跑,那能想的出什么抵抗的办法。等到秦国大军马上就要兵临城下的时候,朝中的许多大臣都向魏王提出建议说到:咱们不妨用太行山附近的那一大片土地送给秦国,然后向秦王求求情,看他能不能放过魏国。但是当时的朝中有一位年轻的谋士叫做苏代,他听到大臣说的这些话之后,十分的痛心疾首,赶忙跑到魏王身边说:大王,这些大臣都已经被秦国的军队吓破了胆,才能说出如此大不敬的话,让您去将手中的土地贡献出去换取活命,他们根本没有为整个国家的江山所考虑,您仔细想一想如果将这片土地拱手送给秦王的话,他的确这一次会放过咱们魏国,只要咱们魏国还存在一天,那么秦国的军队就不会撤退,今后也会持续攻击我们,这都是早晚的问题。紧接着苏代又和魏王讲了一个故事,说到从前有一个莽汉,有一天他所居住的房子着了一场大火,附近的村民都告诉他赶快去找水,接水过来灭火。但这个莽汉非但没有听从这些村民对他的劝告,而是抱起身边的一堆茅草前去救火。这是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茅草不仅不能灭火,反而还会加助火势增长。大王如果你要是愿意将咱们国家的土地送出去求得短暂的和平,那和这个故事当中的莽汉又有什么区别?别看苏代讲的故事生动形象,但是当时的魏王已经和那些大臣一样,心中只想着如何保住自己的这条性命,最后还是将魏国的那片土地送给了秦国换取了一段时间的和平。没过多少年之后,果然如苏代所料,秦国再一次率领大军凶猛的攻击魏国,直接将魏国的国都全部都包围起来,然后把黄河的堤坝掘出大口子,汹涌的洪水直接将整个国都全部淹没,魏国最终也难逃被灭的下场。这个故事在三国当中卢子敬运用的非常准确,说的就是当时的这群儒生根本没有考虑这么多东西,一心只想的如何保全自己根本不会大局考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