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背后是谁推动了赤壁大战

北京皮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news/a_9322893.html
舌战群儒出自明代罗贯中所著章回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故事讲述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驳哑口无言,那历史之上诸葛亮真的有舌战群儒的事情吗?历史真相究竟如何那?刘备在长坂坡遭遇到曹军的追击后,在刘表长子刘琦的帮助下,刘备转战到江夏得以栖身。面对曹操大军从江陵顺长江东下的危机,不光是刘备感觉到压力,东吴的孙权也感觉到压力,在刘表病死,曹操大军南下的时候,鲁肃就建议孙权以吊唁慰劳的名义,去劝说刘备安抚刘表的部下,共同对付曹操,但鲁肃到才到夏口,曹操已向荆州进兵。等他到了南郡,刘表的儿子刘琮已经献出荆州降曹,刘备已败逃到江夏,这时候鲁肃当机立断选择去江夏见了刘备,鲁肃与刘备共论天下形势,并为刘备述说孙权的情况和江东的实力,劝刘备与孙权联合,共拒曹操。这样才有了刘备派遣诸葛亮随鲁肃去柴桑会见孙权的事情,至于诸葛亮舌战群儒,其实并且不准确,虽然当时在东吴的阵营中,对于曹操的大军压境,江东文臣武将有两派主张,即主和派和主战派。并且主战派、主和派相争日盛,但是诸葛亮其实只是节使,这么可能与江东,和江东主和派,进行一场舌战,还把张昭,虞翻、步骘、陆绩等人驳得体无完肤,要知道当时张昭在江东影响力还是很大的,中原地区人士对江东的认识,皆是只知道有张昭,其次则是周瑜,唯独不知有孙权,只当他是一块江东文武共同供奉的招牌。张昭早年因为中原战乱逃难到江东,受到孙策的礼遇与重用。孙策对张昭十分信任,孙策领地上几乎所有政务,事无巨细,都由张昭经手,孙策对张昭信任也换来了张昭也忠心辅佐,他帮助孙氏无到有组建了孙吴政权整个幕僚文官系统,地位相比较曹魏荀彧等人还应高才对,孙策死以后也是,张昭站出来,劝孙权不要哭,赶快擦干眼泪,还有许多事要办,并扶着孙权上马,带队巡视一圈。这个意图很明显,要让“众心知有所归”,确立孙权的接班人地位,让政权平稳交接。历史上孙策死时,并未说过,他真正托孤的便是张昭。孙策嘱咐张昭:“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这句话第一件和刘备托孤诸葛亮意思都是一样的,都是如果新继位的人,不能成事,就可以取而代之,至于下面的一句,其实也是孙策死前早以预料如果占据江东的话,今后难免与当今把持朝廷的曹操来个决一雌雄。如果能把曹操打败固然最好,如果不顺利的话,那就归顺曹操的朝廷,也无所谓了。赤壁之战前夕,当面对曹操南下,张昭认为,曹操虽然是豺狼虎豹,但挟持天子以征讨四方,动辄以朝廷的名义来发布命令。如果进行抗拒,就更显得名不正而言不顺。况且孙权可以抵抗曹操的,唯有依靠长江天险。现在,曹操占有荆州的土地,刘表所训练的水军,包括数以千计的蒙冲战船,已由曹操接管,曹操全部船只沿长江而下,再加上步兵,水陆并进。这样,长江天险已由曹操与我们共有,而双方势力的众寡又不能相提并论。因此,不如选择投降朝廷。孙策是天下闻名之英豪,如果投曹,当然生不如死。而此时的孙权并不是孙策,天下大多数人皆以为他是个临时接替兄长的招牌,江东诸事皆由张昭做主,本身也严重缺乏声望和号召力,对曹操而言也没有什么威胁可言,更不会因此忌惮,而必欲除之而后快。就如历史上是马超先背父起兵,马腾才会被杀。无野心如张鲁及其子孙,包括刘表之子刘琮投降后在魏国都过得不错,虽然不免被曹操背后鄙视为“豚犬”。张昭受吴太夫人和孙策母子双重托孤,对孙权视若子侄,感情真挚,他力主降曹,完全符合孙氏一族和孙权个人的利益,绝不是让孙权去死或生不如死的,这想必才是张昭在赤壁之战时主降的原因之一。古称君臣如父子,孙权与张昭这对君臣也确实如同一对父子。年龄上,张昭只比孙权的父亲小一岁,并且张昭还是孙权的老师,张昭作为孙权的老师,如果孙权一旦犯错就当面提出批评,指责孙权做得不对的地方,虽然对于孙权来说是改正错误的机会,但就是父子也有矛盾发生,因此两人就像倔老头与青春期儿子的对决,有时甚至剑拔弩张。因此面对南下的曹操,孙权是不会听老师的话的,并且。乱世男儿,谁不想建立一番功业,所以鲁肃说张昭这些主和之人,他们都是只顾个人功名利禄之徒,不惜卖主之人,虽然有些片面,但也符合孙权的心态的,至于诸葛亮激将孙权,周瑜则纵论天下,高谈阔论,这个时候的孙权依然还是始终摇摆不定,直至鲁肃一席话,才下定决心,放手一搏,才有孙权就出佩刀,砍向面前的奏案,说:“将领官吏们,有胆敢再说应当投降曹操的,就与这个奏案一样!”因此真正推动赤壁大战的人应该说是鲁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2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