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草船借箭的真正主人公是谁孔明空城计

用什么药能治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29/5885333.html
三国之草船借箭的真正主人公是谁?孔明空城计是否真的存在?《三国演义》是在《三国志》和其他史料结合作者自身思想——天下归汉的情况下写出来的,对于史料中的人和事会有一定出入,但不可否认《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和在民众心中的认知程度是高于《三国志》的。演义是文学故事,而不能等同于历史事实。《三国志》大家对于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相比都不陌生,在“演义”中这个的故事的起因是吴蜀联盟抗曹,周瑜嫉妒诸葛孔明,想借机害死他,也正好孔明立下军令状三日交齐十万支箭,如果不能完成则甘愿军法从事。在“演义”中孔明立下军令状后周郎说过这一句话“他自送死,非我逼他。今明白对众要了文书……我只吩咐军匠人等,教他故意迟延……”,从周郎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周郎“量小”,以致后来才有了“三气周瑜,吐血而亡”的续集。历史上的周郎可是少年得志,在孙策去世后就成为了江东军事第一人,而在赤壁之战时,要知道吴蜀联盟其实是吴国主导,也可以说是周瑜指挥的经典战役,而在演义中周郎却成为了孔明“人智如妖”人物的陪衬。《三国志》作者这样评价周郎“性度恢廓,大率而得人”,而在演义中也有这么一处在孙权和刘备会谈中,刘备这样评价周瑜“公瑾文武韬略,万人之英,顾其气量广大……”,也正是对于周郎人品和军事才能的认可,才会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三国周郎赤壁”了。接着说草船借箭,演义中作者的思想是天下归汉,所以在魏蜀吴三国中,作者才会认为蜀国才是正统,所以才会刻画出人智如妖的诸葛亮。也就把本属于他人的史事编成孔明的故事。历史上草船借箭是真的,而人物却是曹操评价的“生子当如孙仲谋”。而在历史上的草船借箭是指魏吴在濡须之战,当时吴魏初次交战,魏国闭门不出,一日江山出现大雾,孙权借着大雾想去看看曹军的防务情况,到离魏国驻军五六里的时候被发现,但因为江上大雾,曹操生性多疑怕中埋伏,就命令弓箭手万箭齐发。最后使得孙权的战船因为布满箭矢导致船向一侧倾斜,最后孙权命令船头船尾互调,让另外的一侧也布满箭矢才平稳船身。在孙权离开时,还叫随行护卫擂鼓大喊“多谢丞相送箭”,这是曹操才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所以说草船借箭的真正主人公是孙权而不是孔明。另外在演义中还有一个故事的主人公也是孔明先生——空城计,诸葛村夫和司马老贼不得不说的故事。演义中空城计的起因是孔明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使得司马懿率领十几万大军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而正好当时孔明身边没有任何大将,只有不到三千兵马在身边。如果逃出城。要不了多久就会被追上,所以只好利用司马懿多疑的性格摆出一场“空城计”。最后的结果也是正如孔明所料想的那样,司马老贼果然中计退走,这为孔明撤退赢得了时间,当司马懿明白过来,返回时孔明已经走远了。这个故事在演义中再一次突出了“孔明”的智谋,但在历史史料中却没有关于诸葛亮和司马懿这场戏的记载。我们可以从这两方面来解释为什么演义中的“空城计”是作者自己根据历史编撰出来的。首先在演义第九十五回中这样写道“果见孔明坐于成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既然能清楚看到诸葛亮坐于城楼,而且笑容都可以看得清楚,那就说明司马懿离孔明很近,那即使司马懿恐有埋伏,也可以命令弓箭手射杀孔明吧,结果是司马老贼就放了几句话,什么都没留下就走了,这对于司马懿这种常年争战沙场的人来说是很不应该的。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演义中空城计发生的时间节点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而要知道司马懿是在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是才被复用,而两人交战是在第四次北伐中,所以演义中空城计的主角都没有到场,这场戏又怎么会开场。总的来说无论是草船借箭还是空城计都是作者为了凸显出“人智如妖”孔明这一人物,最后都是因为作者“天下归汉”的思想造成的,但即使演义和历史会有很大的差别,但不管怎么说我们都是无法否认《三国演义》这部名著的文学价值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