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为何会弃武从文读者们

北京中科曝光 https://news.39.net/bjzkhbzy/180119/6010350.html
距离今天大约六百多年前,元朝已经日落西山,大明朝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的时候。在江南江浙一带,有一位中年人,面色青灰,身着长袍,走路极快,他的内心或许有过多地不安全感,任凭周遭如画的美景如轻烟流逝,也无心顾及。他来到一所旧宅之后,没有任何犹豫,就走了进去。迎头碰到一个慈祥的老者,他赶忙恭敬地行了个礼。老者挥挥手,说:“贯中,怎么样,安排好了吗?”“老师,一切都安排妥当。只是这私塾,未免太辱没您的身份。”“我有什么身份,我就是个教书郎。”老者无所谓地回应,然后环顾四周,说“只是在这宅子里久了,有些舍不得离去。”“老师,既然如此留恋,为何要执意前往祝塘那样的小地方?”“那地方清净,不会时常受人打扰。”“弟子愿随您前往。”“不必了,我是去躲清静,你去了反而会打扰到我。”老者继续说道,“贯中,此去,我们可能再也没有机会见面,有些话我想多说几句。”“老师尽管吩咐。”“诚王自从降元之后,已经腐化堕落,不再是我当初遇到的礼贤下士的诚王了。你能劝之则已,不能就离去吧。”“弟子谨记。”“好了,我该启程了。”“弟子恭送。”渡口上,中年人看着乘船离去的老者,热泪盈眶,也暗暗揣摩老者的嘱托。他就是后世鼎鼎大名的罗贯中,他的师父,前往江阴祝塘镇的老者即是一代名士施耐庵,两人都在后世不断为人传颂。(施耐庵的雕像)说起来,这后来的伟大创作都是源于这一次伟大的分手。罗贯中回到张士诚的府邸,来到幕僚所居住的院落,发现自己的好友,同在府邸做幕僚的刘亮,鲁渊正在收拾行李。“刘兄,鲁兄,你们这是在做什么?”罗贯中诧异地问。“诚王不肯纳谏了,我们留在这里已经无用了。”刘亮摆摆手,无奈地说,“我劝罗兄也早点另谋出路吧。”“这-------”罗贯中陷入沉思,这是今天第二次遇到这种分别与劝退了,而且都是自己最好的良师益友,真的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可是,一旦离开,自己报效朝廷的宏图伟志就再也没有机会施展了。他非常犹豫。这时候,老家太原一个亲戚的来信引起了他的注意。虽然不过是很普通的一次亲戚结婚,但似乎可以形成某种缓冲,让自己有时间把这一切都想清楚。于是,罗贯中就来到张士诚的府邸,说是有急事要回家乡处理。张士诚也没有在意,就准了。(张士诚的雕像)就这样,罗贯中舟车劳累地赶回了家乡。他惊讶地发现外界的连年战乱,太原并没有太大的波及,这可能是因为它离元朝的大都非常近,又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所以,受到的冲击并不多。原来的各个亲戚们仍然过着原来的生活,习惯了在大势里颠簸的人反而不适应这么一个无争的环境。罗贯中心里的波涛汹涌难以平静,他想起老师施耐庵的教导,如果心中有什么不平静,就把它写下来。罗贯中想把自己对金戈铁马的向往写下来,可是又需要一些素材。他想来想去,觉得不如写历史,结合当时的许多话本,改成一部通俗类作品。于是,他开始搜寻史料,觉得大部分都不符合要求,似乎只有描述乱世的征伐更能迎合自己的内心需求。那么,第一个乱世,三国时期就吸引了他的注意,尤其是他发现三国志写得过于简洁的时候,正好是自己发挥的舞台。(三国演义0于是,罗贯中开始收集写三国志通俗演义需要的材料。写作可以让他沉倾在金戈铁马的想象世界之中。因此,罗贯中正式向张士诚表达了离去之意。张士诚此时已经斗志全无,并不在意罗贯中的离去。三年后,朱元璋正式称帝。(罗贯中的一生0罗贯中回到杭州,把所有的事情处理完毕,静下心来,开始描绘三国演义的气壮山河,华美篇章。一共用了整整三年的岁月,他完成了三国演义的十二卷。这时候,他接到了一个噩耗,师父施耐庵病故,他匆忙赶到淮安,处理后事,并编著施耐庵留下的基本写完,还需完善的《水浒传》。之后的六年时间,五十多岁的罗贯中把两本旷世之作写完之后,仔仔细细地编订,又隔了四年,他又写出了《三遂平妖传》(20回本),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创作了《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著作。罗贯中写完这些著作已经六十多岁了。回忆往事,似乎这一生前面的所有经历都是为了这十几年的创作而做的铺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