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https://m.39.net/disease/a_x4i2zos.html(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发生在荆襄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关羽、赵累和吕蒙。原文如下:关公在荆州路上,进退无路,谓赵累曰:“目今前有吴兵,后有魏兵,吾在其中,救兵不至,如之奈何?”累曰:“昔吕蒙在陆口时,尝致书君侯,两家约好,共诛操贼,今却助操而袭我,是背盟也。君侯暂驻军于此,可差人遗书吕蒙责之,看彼如何对答。”关公从其言,遂修书遣使赴荆州来。却说吕蒙在荆州,传下号令:凡荆州诸郡,有随关公出征将士之家,不许吴兵搅扰,按月给与粮米;有患病者,遣医治疗。将士之家,感其恩惠,安堵不动。忽报关公使至,吕蒙出郭迎接入城,以宾礼相待。使者呈书与蒙……(吕蒙)遂设宴款待,送归馆驿安歇。于是随征将士之家,皆来问信;有附家书者,有口传音信者,皆言家门无恙,衣食不缺。使者辞别吕蒙,蒙亲送出城。使者回见关公,具道吕蒙之语,并说:“荆州城中,君侯宝眷并诸将家属,俱各无恙,供给不缺。”公大怒曰:“此奸贼之计也!我生不能杀此贼,死必杀之,以雪吾恨!”喝退使者。使者出寨,众将皆来探问家中之事;使者具言各家安好,吕蒙极其恩恤,并将书信传送各将。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关羽在樊城被徐晃击败后,被迫南撤,打算返回荆州,但却突然得知荆州已被吕蒙占领。关羽不知所措,向赵累问计。赵累认为应该派人前往荆州责备吕蒙,看看吕蒙如何应对。不过,当关羽的使者来到荆州后,受到了吕蒙的隆重接待。关羽将士的家属听说使者到来,纷纷写下教书将其转交。同时,这些家属又告诉使者,所有家眷都受到了吕蒙的保护和优待。使者回到关羽军中,将荆州的情况报告给了关羽。关羽大怒,认为这是吕蒙的奸计。但众将士收到家书后,顿时失去了斗志。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关羽口中的“如之奈何”,意为怎么办。小说中提到的关羽在南撤途中派遣前往荆州之事,是历史的真实。据《三国志吕蒙传》载:“羽还,在道路,数使人与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不仅夺取了荆州数郡,还从孙权手中借得了南郡,并将江陵作为荆州的州治。关羽镇守江陵十年时间,期间多次击败曹魏的进攻,力保荆州不失,可谓是军民一心。为何吕蒙夺取江陵后,当地百姓却并未群起反抗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吕蒙夺取江陵后采取了一系列安民措施。《三国志吕蒙传》载:“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怃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这一招的确厉害,瓦解了关羽的军心和士气,为后来歼灭关羽奠定了坚实基础。至于小说中提到赵累,这个人人物在汉末三国历史上真实存在,但有关他的记载很少。《三国志吴主传》载:“十二月,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都督赵累等于章乡,遂定荆州。”《三国志潘璋传》载:“权征关羽,璋与朱然断羽走道,到临沮,住夹石。璋部下司马马忠禽羽,并羽子平、都督赵累等。”至于赵累籍贯在哪儿、有何其他事迹,并没有任何的蛛丝马迹。在关羽南撤的队伍中,除了关平、廖化和赵累这几位武将之外,还有一位谋士。这个人名叫王甫。据《三国志杨戏传》载:“国山名(王)甫,广汉郪人也。好人流言议。刘璋时,为州书佐。先主定蜀后,为绵竹令,还为荆州议曹从事。随先主征吴,军败于秭归,遇害。”从这段记载来看,这位王甫原本是刘璋的下属,后来归顺刘备,被封为绵竹县令。此后,王甫被刘备调往荆州担任议曹从事。荆襄之战期间,关羽、关平、赵累等人先后被俘遇害,只有王甫神奇地冲出包围圈回到蜀汉。最终,王甫在夷陵之战期间被杀,还是倒在了荆州境内,结局依然非常悲惨。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