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人物论一、刘备:(1)历史上的刘备:1明君:仁德爱民,尊贤礼士。2枭雄:冒险精神、机变权略、坚忍不拔。
(2)小说对刘备的??写:突出表现其仁德爱民,着力渲染他的尊贤礼士(诸葛亮、庞统),有意弱化其作为枭雄的一面,如鞭打督邮事件。二、诸葛亮
(1)历史上的诸葛亮:智慧的化身、道德的表率,但一开始地位不高,慢慢地获得刘备信任。(2)小说对诸葛亮的??写:
1突出诸葛亮在刘备集团中的关键作用;
2竭力渲染诸葛亮的智能,特别是出神入化的军事谋略;
3多角度多层面地刻画诸葛亮的忠贞品格,塑造道德完人形象,比如为了刘备的意愿尽力扶持阿斗,又如他本人无缺点,人品高尚。过于美化了诸葛亮。
三、曹操
(1)历史上的曹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2)小说中的曹操:1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2性格反差大(时而豪爽时而狭隘多疑)、复杂多变、正反交织。3前雄后奸、前智后愚;玩弄权术、残暴不仁;虚伪狡诈、嫉贤妒能。4目光远大、胆识过人;求贤若渴、重视人才;纪律严明、豪爽多智。
《三国演义》艺术论
(1)虚实结合:《三国志演义》对小说和历史的“质”的差异上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和恰当的处理,它在按照一定的政治道德观念重塑历史的同时,也根据一定的美学理想来进行艺术的创造。历史与演义的结合、文学与历史的结合、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统一。
(2)叙事才能:《三国志演义》人众事繁,矛盾复杂,却组织得有条不紊,主次分明,充分显示了作者的叙事才能。作者将各个空间分头展开的故事化成以时间为序的线性流程。全书结构宏伟、严整,脉络分明,兼用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笔法,时而实写、明写、正写、详写,时而又虚写、暗写、侧写、略写,使全书摇曳多姿。
(3)典型的人物塑造:1浓墨重彩,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
2先概括,后点染。人物性格出场定型,后反复渲染;
3对比烘托法(如诸葛亮VS周瑜、刘备VS曹操);
4情景法,多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细节来突显人物的性格特征。
5但小说塑造的特征化性格的人物缺少性格的变化和发展,有时将主要特征夸大过分,给人以失真之感。
(4)战争??写:1斗智为主,智勇结合,如赤壁之战;
2全景式的战争??写;3富有个性的战争??写。
(5)语言特征:《三国志演义》所用的语言是浅近文言,有利于营造历史的气氛,有时直接引用一些史料,雅俗共赏,形成一种适用于历史演义的独特语体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