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叫好评书,你选郭德纲还是单田芳

评书、说书这个行当历史是很悠久的。具体形成于哪个年代,暂时没去研究。但至少在宋代的时候已经很流行了。《东京梦华录》里就记载当时有人靠说五代史、说三国来卖钱了。陆游有首诗里出现这种画面: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

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这就是当时一个说书人说书的场景。当然这种可能伴随着唱。

不谈以前如何,只要有这种印象:以前的说书场面是在外边露天的,一大群人围着听那个人说故事。说回我们现在,目前我国说书的特别少,能靠这个卖钱的更少。一是时代环境不同,二是评书要说好说的有趣非常之难。

不能跟旧时比,以前的人大多数都不识字,想知道些故事,只有靠听戏或者听书。那时的说书人也不用多高的知识水平,比一般人认字,能看些故事,也许就行了。那会儿的人们知识眼界是很狭窄的,听他说什么都有趣。

现在不同,人们的娱乐方式太多了,看到的信息渠道也多。凭什么去坐在那听你一个人讲故事呢。如果能吸引一批人去听你说,并且肯花钱听你说,那就是成功的。

单从评书本身来看,怎样算好的评书?其实心头一直有个疑惑。为什么很多人一提到评书,就说那位单田芳老先生呢。他那种算不算评书呢,窃以为称不上评书。他只是在读书,用一种特殊的口气和语调念书而已。因为他没有评,没有评算不算评书呢!

他们那个年代应该是录了很多“电台式”评书,首先这个形式就不对。讲评书,没有观众那讲什么?这是个互动性很强的艺术表演,是很大众很民间化的,一定要跟观众有交流才行。讲评书的在古代称为“说话人”,所以不能只是“念书”人。

单田芳先生

评书不是一个人独角戏,一直不停地念书就完了。那样的话,自己买本书看不就好了。一定要不断的跳出跳入,跳出书外跟观众解释,互动,延伸等。可是单田芳老爷子所谓的评书里没有这些。至少目前市面所流行的他那些评书作品里没有这些。也许之前有。

跟他同时代的袁阔成,田连元,这两位要好些,是有稍微的讲解的,不过还是太少。以前应该也有很多说的有趣的老评书艺人的,只是名气都不大了,观众知道的少。如今这门说话的艺术几乎快没了。

郭德纲评书师父金文声先生

现在靠说书还能卖票的也就郭德纲了,其实郭德纲的评书很像他说书门儿的老师金文声。那位老先生的书更有意思,有故事有评论,有分析,有结合时事,有跟观众互动。可惜现在听不到了。网上有的不太多,而且不怎么清晰。但是听起来依然十分过瘾。

好在郭德纲老师的评书作品很多,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都好。大部分都很有意思。如郭老师所说,说书看的是演员的个人魅力。不是真奔着听故事来的。并且要把所说的东西让观众明白,并且能听出乐子有趣才行。

点评、剖析、互动都很重要,要都像以前那种电台评书似的,一个人坐在那里读课文,会有观众觉得有趣吗?那就别号称是评书了,那是有声书。

另外说书人,知识面一定得宽广,并且要有自己独到的观点,不然你的魅力怎么展现出来?郭德纲老师的评书符合这些特点。不过有的太零碎了一点。大部分都是好的,他是有这个能力的,如果都认真尽心归置,相信郭德纲老师可以出好几套精品的评书作品。

郭德纲的徒弟阎鹤祥,这几年也逐渐说书,也挺好的,都是有议论、评述,这才称得上评书。总之,评书这门说话的艺术非常难,一定不要再认为那种用特殊语气读书就是评书了。评书要有评,要跟观众讲解,要跟观众说话,要时不时跳出书外,以旁观人的视角再给观众分享。

阎鹤祥在说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