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思维导图带领小学生阅读三国演义,

中科白癜风公认好口碑医院 http://m.39.net/pf/a_4709994.html

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家长,我们现在越来越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但是读书,尤其是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读整本书对好多孩子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现在我教的孩子们已经五年级的,呈现出了一种特别明显的两极分化。有些爱读书的孩子,不用老师和家长的催促,就可以自发地完成读书。而有一些孩子却恰恰相反,不要说读课外书了,甚至连语文书上的一些长篇的课文都不愿意去看。

更换了部编版语文教材之后,五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直接就是四大名著的经典篇目,感觉瞬间成为了四座大山,压垮了不爱读书的孩子。

于是我想到了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孩子阅读整本书,尤其是四大名著这种大部头。

为什么想到了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呢?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思维导图以图文并重的形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关系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它是一种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的方法,使我们累积了大量的资料,经由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考方法,除了加速资料的累积量外,更多的是将数据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及应用更加系统化、更具条理性,从而极大地提高大脑运作的效率。

我因为教学进度的原因,我只能选择一本书来实践这种方法。但是我觉得当孩子们有了这种方法和意识之后,孩子们会自发地尝试。

让我们跟随着我的做法一起来试一试,如果大家有更好的做法可以给我留言。

01借助导读单,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有特别多的人物,所以阅读这本书的重点我落在了“感悟人物形象”上面。

为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也是为了能够让他们自己先去读一读书,我设计了一个导读单。

让孩子自己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完成导读单。“我会阅读”“我会思考”“我会搜集资料”“我会合作”“我会展示”,每一个环节后面有温馨提示,有学习过程的提示,有学习方法的提示。“我会合作”的环节,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我会思考”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有让学生围绕阅读提出一个中心问题,并尝试解答,有结合阅读的重点提炼出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这样,我们通过巧用导学案,为学生营造了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从课前预习到阅读到重点内容的剖析到拓展延伸到学案实施的评价,给学生提供了充裕的思考时间和学习空间,很好地提高了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02利用思维导图,把自己熟悉的人物形象整理出来

学生结合自己课前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情况,利用思维工具图,把自己熟悉的人物形象整理出来。这样做可以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比如我们班的孩子,他们个性的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了整理。

刘备思维导图赵云思维导图诸葛亮思维导图马超思维导图关羽思维导图

通过读书指导法、直观演示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等,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思维工具去感受人物形象,掌握可视化思维工具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中的运用策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通过利用电脑绘画软件或画纸制作、交流、展示思维工具图,分享、品味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丰富学生的积累,指导学生感悟、欣赏《三国演义》人物形象主题作品的鲜活韵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阅读名著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打开思维,我给孩子设计了一些范本寻找灵感,各位家长老师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法。

关羽思维导图周瑜和诸葛亮人物特点对比图

03交流完善,互相学习

小组内、小组间互相交流,补充完善思维图,对好的作品予以贴星或贴红花奖励。然后班内交流展示优秀作品,分享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感悟人物形象的阅读成果。

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在感兴趣的自主、合作活动中,有效进行主题课外阅读活动,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较大的提高。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大大地提高了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04反思提高,教师总结

鼓励学生结合电子书籍的描写及制作、完善思维工具图的感悟人物形象的学习活动过程,小组内、小组间师生间互相交流、评价,小结课堂上运用了对比、分析、归纳的方法,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活动、性格、品质、评价等等方面进行人物形象感悟,感受。

我们要记得鼓励学生日后继续多读各种主题的书籍,尽情徜徉在书的海洋中,享受阅读的乐趣。合理真实的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信度,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在此教学环节中,师生共同回顾活动过程,总结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反思,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