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国演义》品读中探讨名著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万字。”实施建议里还指出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因此,我每星期有一节名著阅读课,鼓励我的学生和我一起走进名著。《三国演义》语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精彩、人物性格鲜明,适合高一学生阅读。恰逢很多电视台相继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以及百家讲坛节目《易中天品三国》刮起的三国热,结合学生的实际,我们一致选择《三国演义》作为共同阅读篇目,并用两个学期完成了对此名著的阅读,与我的学生们一起通过品读《三国演义》来探讨名著阅读教学方法。
在品读《三国演义》之前,通过课堂名著阅读调查问卷以及我校高一新生语文入学成绩,高一我校学生名著阅读的实际是: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基础很差,文言文阅读能力更差;很少甚至几乎没有接触过名著,看过名著的同学大多数是通识类读本而非原著;没有时间阅读名著,课余时间多为做题及应付考试;假期时间充裕多看网络小说、逛论坛,看青春类读物。针对此特点,我制定了从高一开始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阅读计划,每个星期的第八节课为固定的阅读课,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为学生提供阅读时间。面对学生基础差,我们就选择阅读相对容易,并且能够锻炼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三国演义》入手。每个学生阅读课时有一本《三国演义》,不允许有白话本、翻译本及通识本出现在课堂。《三国演义》属于古白话,学生读起来开始很不容易,另外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很难调动他们阅读的激情,为了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发掘、发现名著的魅力,在名著阅读课堂教学上我们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探讨。
¥年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版全套真题淘宝月销量¥80¥购买一、读,有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和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时,应重视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进而有效的引导。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通过观察及与学生的聊天中,我发现学生的阅读个性各不相同,分为以下几类:粗枝大叶读情节故事类;精细认真读课文类;穿针引线读人物类。有的学生看《三国演义》是看热闹的场面,因此他们对其中的故事很感兴趣,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有的学生看书非常的认真,拿着字典,查生字词,出现好的成语、句子记在本子上,一点点地细看。还有的学生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