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之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三国演义》了,因为《三国演义》既有历史背景,又有英雄气概,以及谋伐权术。这对一个热血男儿来说,已经足够吸引了。
男儿都有个英雄梦。自《三国演义》诞生以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华男子,为之趋之若鹜。
自《三国演义》诞生以来,不知陪伴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度过了那热血澎湃的青春时光。时至今日,就算是农村里没多少文化的妇孺,对于《三国演义》的典故以及人物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我们不禁要想,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为何能如此精彩,历经几百年之久,仍受到人们的热捧?
《三国演义》能达到今天广泛的影响力,除了上述提到的历史背景,以及书中人物所表现的英雄气概之外,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谋伐权术是《三国演义》中最突出的特点
三国是一段豪杰纷争的历史,《三国演义》则很好的诠释了英雄豪杰之间斗智斗勇。罗贯中在书中,对于豪杰们的谋伐权术、斗智斗勇的场面描写的非常细致精彩。
比如赤壁之战之时,诸葛亮与周瑜的对弈,就充分显示了诸葛亮谋伐权术的高超。
诸葛亮联合东吴之时,他的智慧,也可以说是谋伐权术展露无遗。他要与曹操斗智,又要与周瑜斗智。
周瑜也是个厉害角色,他早就发现诸葛亮绝非泛泛之辈,日后肯定会成为江东发展的大威胁。为了免除后顾之忧,周瑜三番五次设计除掉诸葛亮。这点诸葛亮又何尝不知道?
其实诸葛亮也一直在想方设法的除掉周瑜,但诸葛亮城府极深,没有表现的那么明显。
后来诸葛亮棋高一着,三气周瑜,活活的把周瑜给气死了。三气周瑜其实是诸葛亮有意而为之的。诸葛亮了解周瑜的性格,于是攻心为上,杀周瑜于无形。
可见诸葛亮的谋伐权术有多高超。
其实整部三国演义中,对于豪杰们谋伐权术精彩的描写层出不穷,有司马懿与曹氏祖孙争权的过程,有王允设计杀董卓等等。限于篇幅,笔者此处一举其中一角来说明。
里面对于计谋运用的描写笔墨众多且精彩绝伦,因此很多人看《三国演义》,都是奔着学计谋运用去的。这是《三国演义》影响广泛的其中重要一点。
二,《三国演义》精彩的故事性
谁都爱听故事,这是人的天性。而《三国演义》的故事性非常的强,而且故事都非常的精彩。比如刘备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等等。很多《三国演义》里面的典故,后面都演化成了民间故事,被广为流传。
《三国演义》是一部章回体小说,里面的语言通俗易懂,在配上气势恢宏的历史背景,以及曲折的情节发展,读来让人回味无穷,又易于传播,因此书中的故事被民间广为流传。
这是《三国演义》影响力广泛的第二点原因。
三,《三国演义》耐人寻味的哲理性
《三国演义》不仅可以当成故事书来看,更可以当成一本哲理书来看。细细品味,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包含了很多哲理,还有罗贯中给我们揭示的很多人世间的真相与规律。
比如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
就是因为杨修自作聪明,老是喜欢揣摩领导的心思,自认为迎合领导就万事大吉,对于曹氏集团的发展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贡献。身为一代枭雄的曹操,早就想除之而后快了,但却一直找不到借口。
后来在军营中,杨修听到军中巡哨口令是鸡肋时,便揣摩曹操要撤军了,于是私自命令自己的部下收拾营帐准备撤退。这下杨修刚好被曹操逮到了一个好借口,以扰乱军心为由给杀了。
读到这里,我们就应该知道:
A一个人能在一个集体立足,是因为他有价值,若本身对集体没有价值,再讨好领导也无济于事。
B作为下属,一定不能擅作主张。听领导话办事准没错,就算错了,责任也是领导的。更何况人家之所以能成为你领导,肯定比你优秀。
书中还有很多故事,都蕴含了很多哲理性。如关羽大意失荆州,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等。
《三国演义》耐人寻味的哲理性,是这本书影响力广泛的第三点原因。
笔者关于《三国演义》影响力原因的分析就到这里。不当之处,请读者匡正,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