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罗贯中/著
唯宏--《三国演义》.mp:52来自南安融媒亲爱的听众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分享的是罗贯中的经典小说《三国演义》。
林兴宅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也是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作者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名本,表字贯中,籍贯山西太原。他经历了元末大动乱,在农民起义中,跟随张士诚扩大了眼界,丰富了生活知识和斗争经验,为他后来创作《三国演义》奠定了丰厚的生活基础。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全国之后,文化思想上进行严加控制,对知识分子采取高压手段,罗贯中不打算走科举升官之路,于是拿起笔来写小说。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但现在传世的除《三国演义》外,只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三部小说。
《三国演义》大致上以陈寿《三国志》的历史史实为基础,从汉末黄巾起义写起,到西晋太康元年(年)三国统一为止,描绘了公元三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黄巾起义爆发后,经过激烈的角逐,中原逐渐形成了三股强大的势力: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歼灭袁绍、袁术等势力,统一了黄河流域,占据了中原地带;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以“光复汉室”为旗号,以“联吴抗曹”为基本方针,在赤壁之战中迫使曹操北还,势力逐步发展壮大;东吴孙氏自孙坚开始,就以江东为根据地站稳了脚跟,孙权执政时期,实力足以与曹操、刘备抗衡。此后,三国争夺战层层展开。先是孙权乘关羽和曹兵交战之际,派兵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死于孙权之手。不久,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汉自立,定国号“魏”。刘备建立蜀汉,亲征江东为关羽报仇,结果孤军深入,以失败告终。其后,孙权建立吴国。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少主刘禅,独撑危局,七擒孟获稳定了后方。后六次伐魏,均以失败告终,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死军中。后主刘禅无能,致使朝政腐败,蜀汉国力日渐衰弱。曹魏政权在曹丕死后,大权落入司马氏之手,最终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先灭蜀汉,后亡东吴,三分天下至此重归统一。与史书《三国志》重在写实不同,作为文学作品的《三国演义》主观性较强,处处体现“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清代学者章学诚说它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罗贯中以儒家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演绎了这部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剧。
《三国演义》采用“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浅近文言,明白流畅地把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具体表现在:
一、《三国演义》成功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作者往往借人物自身的言语行动或通过周围环境渲染出人物的思想性格。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奸诈,一举一动好像都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处不带天真而莽撞的色彩。借助烘托气氛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是《三国演义》运用得相当成功的一个表现手法,如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仅仅通过“声如巨雷”的三次大喝,便使张飞威武勇猛的性格活龙活现,其实,张飞不过孤身一人“怒目横矛,立马桥上”而已。书中所有的人物描写都没有很多的精雕细刻,而是依靠粗线条的勾勒,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物神态活现,形象栩栩如生。
二、《三国演义》长于描述战争。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写了那么多战争,读者并不觉得枯燥乏味,原因就在于罗贯中写出了每次战争的特点以及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三国演义》所写的各次战争彼此关联照应:官渡之战,曹操统一华北;赤壁之战,决定天下三分;彝陵之战,鼎足的局面开始向统一转化。对于决定三国兴亡的这几次关键性的大战役,作者总是着力描写,并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等等,写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写战争的同时,罗贯中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
三、《三国演义》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这部小说的时间跨度长达百年,人物多至数百,在结构的安排上有很大困难。罗贯中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展开描写,故事情节前后连贯又精彩曲折。复杂的历史事件被写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回能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三国演义》以七十五万字的规模,开创了将断代史实演绎成为长篇小说的先河,并且取得了空前成功,官府、书商等纷纷出资刻印出版,成为当时的畅销书。许多文人模仿《三国演义》而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也如雨后春笋般爆发出来,形成了演义系列小说创作的高潮。这类小说是深受《三国演义》的直接影响的衍生物,不仅在取材上与《三国演义》相似,而且其思想内涵、人物形象等的塑造也颇受《三国演义》的影响。直至今天,各种历史演义小说依旧不断问世,足以证明《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力。
《三国演义》名播四海,也受到了外国读者的欢迎。早在明隆庆三年()已传至朝鲜,自日僧湖南文山于康熙二十八年()编译出版日文本《通俗三国志》之后,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英国、法国、俄国等许多国家都出现了本国文字的译本,《三国演义》风行全世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被称之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书》则称罗贯中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总之,《三国演义》是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对后世文学有着不容忽视的深刻影响。
书香南安
阅读,是一个民族精神发育和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也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近年来,由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相关部门组织发起的“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开展以来,全社会阅读氛围更加浓厚,社会影响日益深远。
当前,全民阅读在八闽大地方兴未艾。为了进一步浓厚我市的书香氛围,号召更多人加入到阅读的行列,在阅读的陪伴下开启美好新生活,南安市广播电视台融媒体平台与迪丰读书APP平台联合共建“书香南安”融媒体文创项目。
我们携手迪丰读书,每周计划提供2本新书,全年共计96本新书分享给市民朋友。每本新书制作成音频需经写作、校对、审核、录音、制作等环节,每本新书的撰稿、审核都由知名学者负责把关,录音邀请知名主播参与。通过历史文脉和历史叙事的梳理,让南安人民更好地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南安人民的阅读热情,从而进一步增强南安人民在新时代开创崭新事业的信心,助推南安率先在全省建设“全民阅读示范市”。
更多阅读
想看更多内容
点击菜单栏“微服务”-“迪丰读书”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媒体求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