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为什么要安排关羽死后显灵

北京中科高效抗白个性施术 http://m.39.net/news/a_5888004.html

《三国演义》是一本比较精彩的章回体历史小说,作者罗贯中通过各个军阀集团之间的争斗,人物刻画,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东汉末年的动荡与黑暗。不过,乱世造英雄,那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各路英豪在这个舞台之上绽放光彩,今天我们不聊其他人,我们来说一说,对后世影响比较深远的关羽。还有我们本篇只聊演义,不谈正史。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忠绝”、“义绝”的形象,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一直被后世传为佳话,这些都是讲述生前之事,但是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可能都有印象,书中竟然还写道,其死后显灵还魂,而且还不止一次,我们不管历史中是否真的有这种事,那么作者这里安排描写用意何在呢?

《三国演义》通篇对此描写共有七处:第一第二处是在玉泉山,先是含冤高呼“还我头来”,后被普净和尚点化,皈依佛门、第三处是在东吴庆功会追魂吕蒙复仇、第四处是在洛阳怒目惊吓曹操,差点把曹操吓死、第五处是托梦给刘备、第六处是助关兴寻仇杀潘璋,夺回了青龙偃月刀、第七处是显圣杀退羌兵,帮助关兴脱困。

有复仇的,有帮助后人的,有回魂会见老友的,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其实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从《三国演义》的角度来看:故事情节,所占篇幅来看,说关羽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角之一,这个大家应该都认同吧,生前忠义无双,实力非凡,而且是作为褒刘抑曹的作者笔下的正面人物,被偷袭一下子就死掉,有点虎头蛇尾的,毕竟从开篇就存在的角色,哗啦一下子从最高处掉下了,让读者接受不了,后面也难写,有始有终,加上一些死后的篇章,既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突出主角,也符合整本书的发展需要。

其次从《三国演义》成书的时间来看:作者罗贯中是生活在元末明初那一时期,统治者为了自己的需求,再加上古人对儒家仁义礼智信追求,对关羽有了很多褒封:“由侯到王,由王到帝,由帝到圣,由圣到天”民间早已经有关帝庙以及各种传说祭祀,作者只是加以系统的整理,使其更加符合民间的说法。

最后从《三国演义》的影响力来看:写书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能有影响力,就是为了能够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只有读者认同了,书才能有影响力,才会有更多的人来读,毕竟关公在那个时候已经成神,在民间传说无数,这样写容易引起读者共鸣,反之,它得不到多数人的认同也就罢了,甚至是还有可能会招来骂名,而且也得符合统治者的需求,崇尚儒学,推崇忠义,你要搞些乱七八糟的就很有可能,统治者也认可了,也就不会把《三国演义》列为禁书,流通不了。最后,也表达做人就要像关羽一样,忠义无双。死后都受益,偷袭啦,内心恶毒啦,这些小人是没有好下场的。所以才得这样写。

我们不管,这些传说真假,《三国志》陈寿对其的评价是恰到好处的:

《三国志》陈寿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其实,按照三分实,七分虚的套路来看,我们也别把《三国演义》就当真实的历史来读。虽然我也很崇敬“武圣”关公,这是我们的信仰。但是我们也得知道《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是不符合历史上那个真实的关羽的。仅此而已,也就足够了。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