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我们大家都知道,甚至于还有不少人读过好多遍。其作者罗贯中的文学功底相当深厚。明明是枯燥无味的正史,在罗贯中的手下变成了大家都熟知,都爱看的一段历史。但是演义毕竟是演义,其中有很多是罗贯中演绎的部分而非正史。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
第一,我们之前说到过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但其实其中有两位是正史中没有记载或是一笔带过的,一位是西施,另一位是貂蝉。在三国演义里为了国家大义而甘愿牺牲自己身体的貂蝉其实没有这个人。在正史中只说过王允将一个女子分别献给董卓父子令其反目,并没有提到这个女子是自愿的,也没有提到这个女子的名字。而且王允很有可能不是个正面人物。他搞倒董卓的原因很有可能是为了自己掌权。可是为什么这个故事会演变成这样呢?其一是诸多活在童话故事里的读书人们编出来的,其二就得追溯历史原因了。自宋朝以来理学开始盛行。而我们所熟知的纲常伦理是自宋朝才开始的,宋以前没有或很宽松。比如汉武帝他妈就是结过婚而后才入宫的人,连太子刘启都不挑,更何况平头百姓:而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更是在丈夫死了之后嫁给了自己曾经的骑奴卫青,可见宋朝以前最起码是在婚配方面是很宽松的。而宋朝开始,自由的生活不再了。在明朝为了控制思想,更是发明出八股这种东西。而明末顾炎武所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正是理学盛行的结果。虽然这句话在明末才有,但是在宋以后就已经有这样的思想流行了。所以才有了一个政府官员家里的歌妓(古代“妓”主要是指卖艺不卖身那帮人,“娼”才是卖身的。所以才会有“笑贫不笑娼”的说法)也懂得国家大义且愿意为其现身的奇怪现象发生。
第二,温酒斩华雄其实是假的。当我们看到袁绍手下大将被华雄一一斩落马下,却被关羽一刀斩下头颅的场景会感觉热血沸腾,而这也是作者想要看到的。事实上,作为蜀汉政权的同情者,罗贯中对蜀国人物的描写几乎是不择手段的。蜀国的三巨头关羽张飞赵云简直可以单挑其他所有将领,一个诸葛亮的智商可以碾压三国时期所有谋士,就这样都没取得天下可能吗?史书上记载,华雄是被孙权的老爹孙坚所杀,且记载的极为简略,仅有几个字。这要么证明孙坚很厉害,要么证明华雄其实就是个绣花枕头,而不是那个两军对阵连斩对方三员大将的那员虎将。说到关羽就把后面的也带上吧。后面的斩颜良诛文丑包括过五关斩六将的虚构成分都要大过正史的部分。首先正史中只有关羽斩文丑的记载,没说颜良谁杀的。其次是曹操根本没有那么好心。你斩了我六员虎将,我不仅不怪你,反而还赠袍赠银放你走,这不符合曹操的性格。所以很有可能是曹操命人不拦关羽,令其一路走出去的。但即便如此,关羽仍是三国时期一员大将,很大很大那种。在三国武将大排名中至少也是前十。
第三,赤壁之战的功劳90%要归周瑜,诸葛亮最多占5%,就是促成孙刘联盟。其余时间都是在打酱油。而且自始至终周瑜都是坚定的主战派,绝无二心,不会有孔明以激将法激周瑜出战的事情。草船借箭等更是无稽之谈。赤壁之战的决定性事件杀蔡瑁张允以及连环计都是周瑜一手策划,至于东风的问题百家讲坛上也有人解释说冬天刮东南风是赤壁的特殊地理现象,久居东吴的周瑜对这一现象正是了如指掌,不需要孔明去借。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罗贯中的造神行动在作祟。出于对蜀汉的同情,他将蜀汉的高层人物全塑造成了半神,使得这本历史性的小说看起来更像修仙的小说。包括三顾茅庐之说也是造神的方法。我们都学过隆中对,对三顾茅庐就五个字概括“凡三往,乃见”,这篇出自于三国志的文章说明了三顾茅庐可能就是读书人的一个美好愿望。其实在正史之中,孔明并没有那么传神,而最应该被神化的郭嘉却在曹魏阵营。还有后来的追击曹操时间也统统都是假的。事实是孙刘联军经过赤壁大战后已经疲累到了极致,根本无力追击曹操。曹操是虽狼狈但又从容地回去的。其实这个东西推也能推出来。倘若你是诸葛亮,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天命,但知道这个自己反手就能拍死的人是你家主公最大的敌人,你会轻易地放过他吗?很明显不能。这从侧面推翻了孔明放曹操一说。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明天我们继续聊这一话题,欢迎大家来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