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评书,所有人都会想起袁阔成、刘兰芳、单田芳和田连元,这四人被称为“四大评书表演艺术家”。今天,先从“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的袁阔成先生说起。
年的3月2日,袁阔成先生因为心脏衰竭病逝,享年86岁。到现在为止,老先生去世已经三年多了,可是他那鲜活的播音从来没曾在我的脑海消失过。
小时候,我们可以说是听着他的评书长大的,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丰富的图书资源,连电视都不是每家都有,更别提什么电脑和网络了。我们小孩子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非常单一,除了在学校学到的课本知识,许多东西的了解来源于小小的收音机。
而袁阔成先生的评书,深深地吸引了我们,从他的说书中,我们不仅获得了美好的听觉享受,更是我们对历史和一些文学作品的启蒙,甚至还学到了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
特别是他说的《水泊梁山》、《三国演义》和《封神演义》,堪称是他在我记忆中的经典之作。
听说袁阔成在录制《水泊梁山》的时候,已经50岁了。他的演绎透着股浓厚的侠气,这让他明显地区别于其他的评书家的作品。
因为听了他讲的《水泊梁山》,小小的我还想尽办法想找这本小说来看,最后终于在学校图书馆里发现一本很旧的施耐庵的《水浒》。当时从没看过这么厚的书,可也不发怵,很快就看完了。这才知道评书和原著的故事不太相同,但我在看书的时候,脑海中还是会回响起袁阔成先生的声音。我还是觉得他讲的故事比原著更加吸引人。
后来,袁先生在中央广播电台录制的《三国演义》,一度被誉为评书界与汉语言艺术留下了永恒的经典。听说,中央广播电台在准备录制《三国演义》之前,曾在全中国进行海选,最后才选中了袁阔成先生。
袁先生接过这光荣的任务,用了六年的时间精心打磨,一年有天,他的《三国演义》有回,可见说书工程的巨大。
到后来,袁阔成录成一共二百回的《封神演义》,也就是他的第三版封神演义的时候,老先生已经75岁高龄。可是,从他的声音里,完全听不出这是一位老人,没有丝毫的疲倦和懈怠。反而多出许多岁月沉积出来的智慧和幽默,甚至充满了童趣。
记得大概是我十岁左右,袁阔成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表演了一段《赠羽扇》。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的样子,第一次把熟悉的声音和他的容貌结合起来。他说书时的动作和神态,简直是绝了,让观众投入其中,印象深刻。
长大以后,资讯发达起来,便能在书报杂志和电脑网络上看到关于袁阔成先生的资料和信息。这才对他有了全面的了解。
袁阔成先生是年8月24日,生于天津,原名是袁麟。他的父亲是袁杰武,两个伯父是袁杰英、袁杰亭,这三人都是曾经享誉京津评书界的名角儿,以擅短打书《五女七贞》出名,有着“袁氏三杰”的美誉。
正是出生成长于评书之家的先天条件,他从小就在书馆耳濡目染,自然而然的爱上了评书,并走上这条接近群众的艺术道路。
袁先生的老师是评书大家金杰丽先生。金杰丽先生最拿手的是短打书“黑脸儿”《三侠五义》。这位老师收徒弟有个讲究,由他的名字而来,叫“金生丽水”。所以,他的弟子的名字都带有三点水,比如如赵阔汉、刘阔漳等。老师给袁麟起的名字是“袁阔澄”,后来他自己把“澄”改为“成”,袁阔成这个名字最终家喻户晓。
因为袁阔成曾在东北辽宁省的营口住过三十年,这个不起眼的东北小城,随着他的名声也被全国人民所知晓。
18岁,袁阔成刚出道,便靠两部武侠小说声名鹊起:宫白羽的《十二金钱镖》和常杰淼的《雍正剑侠图》。据说现场表演相当火爆,他在说《雍正剑侠图》的时候,台上就放着一把真的宝剑,说得兴起时还会挥舞几下,整个书馆的观众人满为患。
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说新唱新”的大背景之下,袁阔成又把握时代脉搏,引进了许多反映革命题材的作品。比如他讲的《小二黑结婚》、《吕梁英雄传》、《林海雪原》中的《舌战小炉匠》、《许云峰赴宴》等等。
60年代初,袁阔成受邀回到老家天津,做艺术交流。在此期间,他又播演了《过客》、《烈火金刚》、《野火春风斗古城》等,一时间影响很大。
此后,他也受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