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课文讲解生字词语学

哪里看白癜风最专业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草船借箭”是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可谓人尽皆知。这篇课文根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的相关内容改写而成。已经统一北方的曹操准备率军南下,统一全国。刘备派诸葛亮前去联吴抗曹。“草船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活动是“理解故事内容”,所以我们要做的是:

一、奉上学习目标,我们要学会什么。

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字,会写“妒忌、委托”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3.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4.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从课文中找到对应的段落。

我们的学习就要按照目标去做,如果上面四个目标都能完成,那这篇课文的学习目的就达到了。

二、学习生字词语

三、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默读课文,想一想:

诸葛亮为什么要去借箭?他为借箭做了哪些准备?

他是怎么借箭的?借箭的结果是怎样的?

2.你读课文时,发现哪些句子能表现人物的特点。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吗?

四、课文学习

第1段,“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这句话交代了周瑜的性格。正因为这种性格才有了后文的故事。

第2段,周瑜要诸葛亮十天都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立下军令状,承诺三天造出十万支箭。这是这个故事的起因。

周瑜故意问水战兵器,借造箭的“公事”有意为难诸葛亮,让他没有推辞的机会。从“可不能开玩笑”可以看出三天根本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明知这是周瑜的陷阱,他却“愿意立下军令状”“甘受惩罚”,说明诸葛亮早已胸有成竹,所以他能从容应对。

“周瑜很高兴”,为什么?三天造箭,真是开玩笑。他以为自己害诸葛亮的计谋得逞了,所以“很高兴”,所以要“当面立下军令状”,还“摆酒席招待他”。

第3段,“我可没逼他”,一副得意的模样。“故意延迟”“不给他准备齐全”“定他的罪”,可以看出周瑜的“心怀妒忌”和用心险恶。

第4段,写诸葛亮向鲁肃借箭,并嘱咐他“不能让都督知道”,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早已明白了周瑜的意图,

第5段,鲁肃向周瑜报告,却“不提借船的事”,说明鲁肃是个忠厚老实,信守承诺的人。

这三段写的是借箭的准备工作,诸葛亮向鲁肃借船。

第6段,写诸葛亮请鲁肃去借箭。鲁肃“私自”借船,自作主张,不能让周瑜知道。

第7段,写诸葛亮借箭前的部署。一个“吃惊”,说明鲁肃的惊慌;一个“笑”写出诸葛亮的胆识过人;鲁肃的“吃惊”衬托诸葛亮的“笑”。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语气很轻松,可以看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神机妙算。

第8段,“江上雾很大”和第7段第一句照应。正因为雾大,所以曹操会说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诸葛亮算透了曹操的心思。

第9段写诸葛亮借箭成功。

3-9段,写草船借箭的经过。

第10段,写诸葛亮按时交箭,周瑜得知经过,自叹不如。这是结果。

五、课后习题

1、默读课文。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答:(起因)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要他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经过)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准备船只和人员,趁凌晨大雾漫天,把船开往曹军水寨。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出战,只让弓弩手放箭。二十条船上的草把子很快扎满了箭(结果)周瑜得知借箭经过,自叹不如。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文中还有一些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诸葛亮明知这是周瑜的陷阱,他却“愿意立下军令状”说明诸葛亮早已胸有成竹,所以他能从容应对。

“周瑜很高兴”,他以为自己害诸葛亮的计谋得逞了,所以“很高兴”。

3、读课文前,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读课文后,你对哪些人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他们的故事?

4、读读课后“阅读链接”部分,找出课文对应段落,说一说原著与课文相比,语言有什么特点?

答:“阅读链接”对应文中的第8、9自然段。从“曹寨”“擂鼓呐喊”“切不可轻动”“放箭”“受箭”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是简洁凝练;而现代文浅显通俗,富有表现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