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字子敬,临淮郡东城人,出生于一个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养大成人,少时与周瑜有旧,互为知己。公元年,鲁肃举家投奔孙权。与此同时,为孙权提出了二分天下的定鼎江东的战略榻上策,因而得到孙权的赏识。
鲁肃榻上策的出现,为孙权东吴定鼎江东提出了战略规划,而孙权也正是凭借这一战略规划实现了后来的三分鼎立而有一鼎。从此一点来看,鲁肃对于孙权也不是演义里那样可有可无的存在,也不是只会给刘备带来收益的老好人。
鲁肃的存在,在明面上看,收益最大的是刘备,损失最大的是曹操。但鲁肃不在,损失最大的是孙权。某种狭义上来说,鲁肃死,就代表了东吴必定灭亡。也正是鲁肃的力主联刘抗曹,为江东以后的安稳发展奠定了基础。
东吴要么有周瑜,要么同时有鲁肃吕蒙。否则……其实吕蒙适合给鲁肃做一个执行官,而不适合主导战略。吕蒙考虑的更像是是具体战役,一城一地的得失。而鲁肃更像是一个战略家,考虑的是大势之下的大战略。而再后来的陆逊,虽然也是周瑜式的人物,但却因为出身于江东“陆,顾,朱,张”四大世家的陆家,所以未能完全得到孙权的信任。
鲁肃考虑的是战争,不是战役。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获取最终胜利。但是孙权和吕蒙却热衷于短期利益。如果鲁肃跟了刘备,也许是另一个诸葛亮。鲁肃在位,吕蒙从刘备手中夺取了三郡,但是结果是湘水划界。鲁肃死后是夷陵之战。
夺湘水划界和白衣渡江分别是鲁肃和吕蒙在位时所做。但是湘水时间点把握的好,控制在了刘备接受范围之内。同时借助曹操攻汉中这一局外事件,迫使刘备认了现实。继续保持了孙刘联盟,属于在大局可控范围内利益最大化。白衣渡江直接吞下刘备全部荆州地盘,又杀关羽,直接引发夷陵之战,后来曹丕伐吴也不无关系。东吴陷入军事政治双重危机,同时破坏联刘抗曹大局,吴国灭亡,只剩下了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