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绝句七步诗不是曹植写的,是罗贯中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相信大家对这首曹植的《七步诗》都不陌生。为啥呢?因为它出自罗贯中大大的那本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啊!悄悄告诉你个秘密哈,这首诗其实罗贯中大大写的,并不是曹植!

那曹植到底写没写过《七步诗》呢?写过的话,原装正品到底写了啥?今天小琦就给大家说说这首《七步诗》的前世今生。

曹植,汉末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也是魏武帝曹操和卞皇后所生的第三个儿子。曹植打小就才华横溢,是个学霸型的官二代,颇受老爹曹操的欣赏。是个“人家出身比你好,还比你学习努力”的典型。

曹植十多岁的时候,有一次,曹操考教儿子们的学问,看了曹植写的文章,惊喜的问他:“你请人代写的吧?”曹植答道:“话说出口就是论,下笔就成文章,只要当面考试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作呢!”

除了是个学霸,曹植还是个军事、政治小能手。15岁开始随父亲领兵打仗,颇有军功。曹操南征孙权的时候,让曹植驻守刚刚平定的袁绍的老窝邺郡,让他当两年地方官,锻炼一下处理繁杂政务的能力。临走的时候曹操跟曹植说:23岁了,不小了,我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是洛阳的警备司令,用大棒杀死了飞扬跋扈的宦官,你要好自为之啊。曹植也不负众望,果然把邺郡智力的井井有条。

可惜的是,曹植在和哥哥曹丕争夺世子中,还是失败了。为啥?俗话说,皮裤套棉裤,必有其缘故。不是皮裤没毛,就是棉裤太薄!曹植也不是完人,身上有着浓厚的文人才子气。高兴时,放荡不羁,饮酒无度。

建安二十二年(年),他在曹操外出期间,借着酒兴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擅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一直游乐到金门,他早把曹操的法令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曹操大怒,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从此加重对诸侯的法规禁令,曹植也因此事而日渐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宠爱。十月,曹操召令曹丕为世子。从此,曹植告别了昂扬奋发的人生阶段,陷入难以自拔的苦闷和浓浓的悲愁中。

建安二十四年(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困,曹操让曹植担任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带兵解救曹仁。命令发布后,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也有坊间传闻说是曹丕事先得到消息,设计了曹植,才令他大醉不醒。但不管怎么说,曹植在老爹心里的形象轰然崩塌,从此不再重用他。

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任魏王。对于这个一奶同胞的弟弟,曹丕心里的纠结可想而知。杀肯定是杀不得的,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先不说堵不住天下间的悠悠众口,就是母亲那关也过不了啊!可是用也用不了啊!

都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曹植有才华,有能力,是个辅政的良选。可天家无亲啊,作为自己王位最有力的竞争者,曹丕敢重用这个三弟吗?

思来想去,曹丕寻了曹植个过错,以曹植未能及时吊唁先父此大不孝为由,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而且对诗有严格要求:诗的主题必须为兄弟之情,但是全诗又不可包含兄弟二字。据说,曹植在不到七步之内便吟出: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才是《七步诗》的正确打开方式。开头那个,不过是罗贯中老先生自己改编杜撰的。不过就这首原版的《七步诗》到底是不是曹植写的,也是历代文人争议的焦点。

首先,作为三国时期的正史——陈寿的《三国志》里面,是没有这首诗的,同样也没有曹丕逼迫曹植写诗的故事。

第二,这首诗最早出现在南朝时期编著的《世语新说》里面,《世语新说》是啥?文言志人小说!既然是小说,那必然有虚构的成分。再者,南朝距离三国有一二百年的时间差距,历史考证方面水分自然是极大的。

近现代文学史上,对这首诗的争议依然存在。郭沫若就曾作《反七步诗》。

反七步诗

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现代文学大家余秋雨先生认为,以曹丕的智商,不大可能在宫殿上做这样残暴而又儿戏式的恶作剧。况且曹丕深知曹植才思敏捷,要刁难他也不会做得这么笨。余秋雨认为这首诗比喻得体,有乐府风味,很可能确实是曹植的手笔,但创作时的戏剧场面,大约就是后人虚构的了。

俗话说,“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利波特(哈姆雷特)”。我们无法做到“起古人于地下”,历史只能通过分析,举证无限接近。你觉得这首诗到底是不是曹植写的呢?

文/古韵琦谈

品味诗词曲文意蕴,融于生活点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深表歉意!请及时和作者联系,马上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