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自平罗贯中与三国演义古代小说研究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杨自平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年8月版。

内容简介

诉不完三国风流人物,叹不尽英雄壮志未酬。鲜活的人物形象使《三国演义》深入人心。鉴于后世论三国人物,多局限虚实、善恶之争,部分与整体之争,故拟因应时代,透过对话阅读,从多面向理解书中人物。

文中揭示《三国演义》重视个人与群体、个人与时势的关联,强调个人才德与性格对个人事功及群体的影响,以及知己知彼、谋始见机、顺时而行、放对位子的重要。既重视时势与人谋的关联,亦接受冥冥天数。这些正是《三国演义》的独特观点。

透过考察《三国演义》这部讲史而非纯小说的经典,借助《三国志》及裴注所援引诸杂史的史实材料,针对史实所呈现空白,透过历史想象补白,运用文学笔法,将选择的史料与想象,结合作者理念,生动的刻划事件与人物,成就这部重要经典名著,为后人津津乐道。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三国演义》的主题及重要想法

第一节 三国时势与英雄的大主题

第二节 世族与寒门的阶级差异

第三节 “义”的不同层次与现实抉择

第二章 三国领导者的理解与想象

第一节 曹操的权术及功利结合的曹魏集团

第二节 刘备的才德及性情相契的蜀汉集团

第三节 孙权的智勇及意气相投的东吴集团

第三章 三国德才兼备的国体及器能之才

第一节 荀彧的才德与委屈行道

第二节 诸葛亮的贤德与全才

第三节 鲁肃的才智与远识

第四章 三国杰出的谋略家

第一节 智勇兼备却未能全志的徐庶

第二节 难得王佐才却壮志未酬的庞统

第三节 智谋过人且善于用兵的奸雄司马懿

第五章 三国智意家的理解与想象

第一节 受曹操宠信的郭嘉

第二节 受刘备宠信的法正

第六章 三国武将的理解与想象

第一节 周瑜之志与瑜亮情节

第二节 关羽的骁勇与忠义

第三节 张飞的豪迈与用智

第四节 赵云的忠勇与持重

第七章 三国后期的奇士对决

第一节 诸葛亮接班人姜维

第二节 忠勇多才却遭忌的邓艾

第八章 结 语

前言

三国一直是后人津津乐道的时代,乱世奸雄曹操,兴仁义之师的刘备,关、张的义勇,诸葛亮的忠与智,鲜明的人物形象,深植人心。《三国演义》在正史基础上,加入生动的想象情节,关羽的千里走单骑、刘备的三顾茅庐、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遗恨五丈原,这些风富的人物形象及复杂的历史事件,在在牵动人心。

《三国演义》邮票

学界在三国学方面,有不少优秀专书及论文出版,如,禚梦庵《三国人物论集》及张大可《三国史研究》等,甚至还有不少跨领域的研究,如,三国学与管理、三国学与心理学、三国学与领导学等等,世面也有许多关于三国的通俗性读物,也有影视媒体不断翻新三国故事,学界对此亦有相关研究。在现有丰富的成果下,还可以从《三国演义》得出那些新意?

特别值得一提,有两部与本书同名的论著《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最早是二零零七年沈伯俊教授的大作。最新则是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副会长的卫绍生教授,于二零一八年八月在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论著。

沈教授将长期钻研心得,分成五部分论述:一、成书、作者与版本,二、思想意蕴,三、人物形象,四、艺术成就,五、影响。卫教授的论著分成八部分:一、罗贯中其人之谜,二、文本研究,三、主题之争,四、叙事艺术,五、人物群像,六、纵横捭阖说“三奇”,七,名副其实“才子书”,八、三国谋略。

这两部书皆侧重对《三国演义》的文本分析,环绕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叙述艺术、后世影响四大面向,回应后世读《三国演义》文本所关心的议题及存在的疑义。

《罗贯中和三国演义》

沈教授论著的特色与贡献,个人认为有四点:一是对作者、成书、版本作深入考证,论点为学界普遍接受;二是区分“道”与“术”,沈教授指出:

综观全书,罗贯中从未放弃道义的旗帜,从未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谋略,对于那些野心家、阴谋家的各种阴谋权术,他总是加以揭露和批判;对于那些愚而自用者耍的小聪明,他往往加以嘲笑。可以说,《三国演义》写谋略,具有鲜明的道德倾向,而以民本思想为准绳。

三是提出三点人物塑造方法:“一、把人物放到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他们各具特色的言行,表现其不同的性格。……二、采用典型的情节和生动的细节来突出人物性格。……三、运用夸张、对比、衬托、侧面描写等多种手法来塑造人物。”四是“『阳刚』的总体艺术风格”。以上四点论述颇具见地,值得参考。

至于卫绍生教授的论著,《自序》曾提出该书宗旨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