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故事的演变,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历史故事的时期;二是民间传说的时期;三是历史与传说综合的时期。三国演义如无第一时期历史故事作根据,则必荒诞不经,不足以称为历史小说;如无第二期的民间传说,则其趣味绝不会如是之深厚,其结构绝不会如是之雄伟;然如无罗贯中之丰富的兵家常识和雄厚的想象力与组合力,也不会产生如是之广,影响如是之雄厚的三国演义。这三个时期,缺一不可。罗贯中固不能不感激陈寿著裴松之注的三国志,与民间流传之三国志平话,如果没有这两部著作,很可能地,他写不出这样姿态雄伟、结构复杂、人物生动的小说。然而这两部书若没有罗贯中的润饰与再组合,三国志也不过是枯燥无奇,凌乱无章之琐碎故事,三国志平话也不过是怪诞不经,毫无历史价值,为文人学士所不取的话本而已。三期是连环的。今分述其重要性如下:图片来源网络一、历史故事的时期所谓历史故事的时期,指的是三国志成书直至元嘉六年裴松之的成注,这期间而言。这时期关于三国志的著述,据裴注引的,不下二三十种。年代甚近耳闻目染,其事实大都可靠,毫无不经之辞掺杂其间。但每部著作各有其偏向,亦各有其用意,从这些不同的用意里,我们来看三国故事怎样在那里变化。陈寿生于魏而死于晋(二三三年——二九七年)魏篡汉,晋又篡魏,所以才对于正统问题,实难处理。若以魏为正统,则置刘备于何地,若以刘备为正统,则时代环境又不许。不得已,只有不别本纪与列传,以三国名之。图片来源网络二、民间传说的时期民间的传说,固然称不得文学,但这种传说经过文艺作家的润饰后,往往成为很伟大,很富民族性的杰作。三国故事,很早就流行与民间。李商隐骄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足证唐时已有人以三国人物作笑谈的资料。至宋元“说话”之风盛行,说“三分”与“五代史”已成了专科,“说话人”当说话的时候,虽各运匠心,随时生发,然往往有底本作凭依,是为“话本”。宋人的“说三分”话本,现在不传,而“说五代史”的话本,近已发现,即五代史平话。到了元朝,讲三国故事的更多了。也就是在这种大的计划之下,一统化了。如果说三国故事的第一期演变好像是一种萌芽,第二期的民间传说就相当于是一片肥沃的土壤,使得发育成熟。但传说的土壤太肥沃了,以至根干枝叶长得太茂盛,不太规则,非加以适当的剪裁不可。第三期,罗贯中所作的,就是这种剪裁的工作。图片来源网络三、历史与传说综合期罗贯中的生平从来没有人提起过。我们只断定他姓罗,名本,字贯中,至于他是何许人也,便不得而知了。民间说他是洪武初人。那他当是一位元明之间的作家。他的著述存于今的,戏曲有龙虎风云会,叙赵普辅宋太祖得了天下,太祖为了国事,雪夜访普的故事。相传他还十七史演义,但现在流行的列国志传、东西汉、南北史、隋唐志传、五代志传等,即曾出他之手,也绝非原本。还有几部英雄传奇,如水浒传、平妖传、粉妆楼等,相传也为罗氏所著,但都无确实的证据。至于三国演义则是毫无疑义地是罗氏所著,后来虽有清康熙时期的改篡,然其本来面目并未更动,如列国志传、平妖传等之彻头彻尾的改作,大相径庭。金华蒋大器(庸愚子)序三国演义,很能看出罗氏之苦心,与此书之价值。图片来源网络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三国志平话虽不是一部杰作,然是一座很好的骨架,如果没有这座骨架,罗贯中写不出现在面目的三国演义。一部好的作品,好像一位美女。美女在外表上所必具的两种条件:一是修长合度,构造匀称的骨架,一是丰满润泽,体无瑕疵的皮肤。三国志平话,只有修长合度,构造匀称的骨架,至于皮肤,不但不丰满润泽,而且到处瑕疵。罗贯中的综合工作,就是利用这座完美的骨架,而以历史之事实,加上自己之丰富的想象,美丽的文字,军事的知识来丰满,来润泽三国志平话,并除却一切的瑕疵。本文到此结束,不足之处,欢迎广大读者及时纠正,在此深表感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