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三国”系列,笔者致力于以正史为主、野史为辅,再以自认合理的逻辑推理,梳理出最真实化的三国。由于各人读史所得结论往往不同,逻辑推理更存主观臆断倾向,故而仅作一家之言,不敢求人人苟同。说得对的,各位雅纳;说得不好的,大家一笑哂之而已......)
汉末三国时期,是一段彻底的乱世,有道是“郡郡为王、县县自立”,这样的乱世,忠君几乎成为奢望。当然,这样的乱世也有正面典型,比如刘备手下的人,就几乎个个都是忠臣。“千里走单骑”的关羽、“当阳断喝”的张飞、“单骑救主”的赵云都是,当然还有“鞠躬尽瘁”的诸葛亮。
在蜀汉,到底谁才是最忠于刘备、刘禅父子的人?你可能会说关羽、张飞,一朝拜桃园、忠义永不改;你也可能会说赵云,单枪匹马面对八十三万曹军、也要杀回刘使君身边。你还可能会说诸葛亮,忠心扶弱主、矢志永不移。
是的,这些人固然忠心,也确实是千古楷模。但今天笔者说的这位主角,更是不遑多让,他就是廖化。
蜀汉后期大将廖化(影视剧照)1、关羽的办公室秘书
廖化(本名廖淳)字元俭,荆州襄阳郡中卢县(今湖北襄阳市)人,关于他的出生年份史学界未确定,笔者根据史料推测论证,约在公元年,死于公元年,享年85岁。
廖化的出身,并不像《三国演义》里所说的那样,起自黄巾余党(估计还是普通山贼冒名黄巾)。其实廖化出身襄阳豪族,其家世代为沔南(今湖北洪湖市一带)的豪门大族,是个标准的门阀弟子。
“廖化,本名淳,中卢人也。世为沔南冠族。”-载自《襄阳耆旧记》
最初,刘备命关羽为荆州守将,廖化大约被地方上推荐,当上了关羽的主簿。主簿也就是今天的办公室秘书,最初那几年也没见廖化有任何出彩的表现。但是,作为一个基层的属吏,想必也积累了不少辅助经验,尤其在关羽这样的名将身旁。
年轻时期的廖化,是关羽帐下主簿(影视剧照)汉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年),江东孙权派吕蒙、陆逊等袭取荆州。关羽在曹魏和东吴的两面夹击下,最终兵败遇害,廖化随余军投降、归入东吴。
“廖化字元俭,本名淳,襄阳人也。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载自《三国志-邓宗张杨传》
2、心念旧主,诈死西行
尽管史书没有明载,但我想吴主孙权对待廖化这些荆州降将还是不错的。因为我们能看到孙权对同为降臣降将的潘濬和麋芳就很不错,尤其是潘濬。这事也很容易想得到,孙权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当然懂得笼络降臣、达到笼络荆襄士心的目的。
蜀汉这些降臣中,潘濬就被孙权一套操作感动的稀里哗啦的,后面成为东吴一代名臣。麋芳虽然不如潘濬,但他在东吴也过得很安逸,起码衣食无忧。其余如士仁、郝普等等,都转到孙权手下,日子照样过。是啊,给谁打工不是打工嘛!
可是,廖化偏不这么想。不知道他是太思念曾经在刘总(刘备)手下干的日子呢,还是这个人感觉在东吴没前途。反正他一天到晚就想着一件事-回蜀汉。
为了实现回家这个目标,他居然想到了诈死这一招。也不懂他是用的什么方法,反正当时东吴那些人都信以为真了。于是,廖化趁机带着母亲昼夜西行,奔赴蜀汉。不过,也不懂他是何时启程的(估计在年),怎么会走这么慢,足足走了近两年才到达秭归(今湖北秭归县)。
廖化历尽千辛万苦,回到刘备身边(影视剧照)蜀章武二年(年)春,刘备亲率诸将东征孙吴,也到达了秭归,正好与廖化相遇。刘备见到廖化如此忠心,自然非常高兴(这就是个活着的正面典型教材啊),当即任命他为宜都太守。太守已经是地级市军政一把手的级别了,廖化这次显然是被刘备破格提拔的了,这对锻炼他中下层行政管理经验很有帮助。
“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会先主东征,遇於秭归。先主大悦,以化为宜都太守。”-载自《三国志-邓宗张杨传》
随后刘备继续往前进军至猇亭,又以廖化为别督(主帅帐下临时性掌军都督),与陆逊率领的吴军相对峙。
章武二年(年)闰六月,刘备军被陆逊击破,大败退回蜀中。这对蜀汉来说可谓灭顶之灾,所谓“夷陵战败,地动山摇”,刘备为此一病不起。但这对廖化来说,却忧中有喜,因为他总算随着败军撤退,一路回到了蜀汉,一个他认为有归属感、认为是家的地方。
3、后主时代,逐现才能
章武三年(年)四月,刘备驾崩于永安宫。五月,太子刘禅即皇帝位,封诸葛亮为丞相(并可以开府)、总揽蜀汉军政大权。
诸葛亮将廖化任命为丞相府参军,别小看了这相府参军,这是廖化得以参与军事理论知识学习和决策的开始,对军事经验的积累很有裨益。
不久,廖化又外出被任为广武都督、阴平太守;还在蒋琬的坚持推让下,被诸葛亮推举为茂才。
“先主薨,为丞相参军,后为督广武。”-载自《三国志-邓宗张杨传》
延熙元年(年)九月,时任阴平太守的廖化,率军攻打曹魏守善羌侯宕蕈驻守的营寨。魏雍州刺史郭淮急忙派遣广魏太守王赟、南安太守游奕率兵救援,两军沿东西两面分兵合进,欲夹击廖化军团。由于魏军兵力分散的弱点暴露无遗,游奕军团不少营寨更是驻扎在非险要之处。廖化抓住机会立刻进攻、击败游奕,王赟亦在交战中中箭身亡。
“(年)九月,蜀阴平太守廖惇(化)反(以魏国口吻说),攻守善羌侯宕蕈营。雍州刺史郭淮遣广魏太守王赟、南安太守游奕将兵讨惇。淮上书:‘赟、奕等分兵夹山东西,围落贼表,破在旦夕。’帝曰:‘兵势恶离。’促诏淮敕奕诸别营非要处者,还令据便地。诏敕未到,奕军为惇所破;赟为流矢所中死。”-载自王沈《魏书》
廖化首次独立领兵,大败魏军(影视剧照)这是史载之中,廖化第一次独立领兵作战。尽管此时他已经50多岁了,但凭借着多年累积出来的丰富的军政处理经验,廖化算是一炮而红。第一次独立领兵,就取得击败游奕、击杀王赟的不错战果,应该说是相当不错的了。
4、姜维掌军,常随北伐
延熙十年(年),姜维升任为卫将军,获得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的权力,蜀汉渐渐进入姜维掌军的时代。这时候的廖化,已经是蜀汉高级将领,常常作为部将配合姜维作战。
延熙十一年(年),凉州羌胡叛魏来降,廖化跟随卫将军姜维率军西迎。于成重山筑城留守,抵抗魏将郭淮的进攻,帮助姜维成功迎回胡王治无戴等部落族人。
“九年(年)......姜维出石亭,从疆川,乃西迎治无戴,留阴平太守廖化于成重山筑城,敛破羌保质。”-载自《三国志-郭淮传》
延熙十二年(年),廖化又随姜维进攻雍州,姜维留廖化在白水南岸扎营。与驻扎北岸的魏将邓艾对峙,欲牵制邓艾军团,借以出兵袭取洮城。但此计被邓艾识破,魏军抢先占据洮城,汉军于是撤兵退走。
“嘉平元年(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载自《三国志-邓艾传》
蜀汉后期,廖化、张翼是大将军姜维的左膀右臂(影视剧照)景耀二年(年)六月,后主升任廖化为右车骑将军、兼领并州刺史、爵封中乡侯,并且赐予符节。这时的廖化,官位与左车骑将军张翼相等,而在镇军大将军宗预之上,当时的人赞道:“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张翼、廖化。”
“稍迁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以果烈称。官位与张翼齐,而在宗预之右。”-载自《三国志-邓宗张杨传》
“(景耀)二年,夏六月,立子谌为北地王,恂为新兴王,虔为上党王。以征西张翼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广武督廖化为右车骑将军,领并州刺史。后张翼、廖化并为大将军,时人语曰:‘前有王、句,后有张、廖。’-载自《华阳国志-刘后主志》
景耀五年(年)秋,姜维率众出狄道北伐曹魏。廖化劝谏说:“用兵如果不知收敛,必将自食恶果,说的就是伯约(姜维的字)啊。智谋并未超过敌人、力量比敌人要弱,但用兵却没有满足,这样的话怎么能够生存下去呢?《诗经》上说‘我生得不早不晚,偏偏赶上这个时候’,讲的就是现在的事。”果不其然,这年十月姜维在侯和被魏将邓艾击败,不得不退军驻扎于沓中。
“景耀五年,姜维率众出狄道,廖化曰:“‘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於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今日之事也。”-载自习凿齿《汉晋春秋》
廖化劝谏姜维不要穷兵黩武(影视剧照)5、蜀汉灭亡,宁死不做亡国奴
景耀六年(年)八月,曹魏大将军司马昭兴兵五路、进攻蜀汉。后主刘禅急忙派遣廖化去往沓中支援姜维,而张翼、董厥前往阳安关口作为各围守的外援。廖化率军北至阴平,听闻魏将诸葛绪攻向建威,于是停下来等待,观察其动向。
景耀六年(年)九月,姜维为邓艾所逼,从沓中退驻阴平,与廖化合军。姜维欲前往救援阳安关口,中途得知阳安关口被攻克,钟会军长驱直入。于是放弃阴平,撤往白水,后又与刚好到达汉寿的董厥、张翼军团会合,一同退守剑阁,抵御钟会的进攻。
“于是征四方之兵十八万,使邓艾自狄道攻姜维于沓中,雍州刺史诸葛绪自祁山军于武街,绝维归路,镇西将军钟会帅前将军李辅、征蜀护军胡烈等自骆谷袭汉中。秋八月,军发洛阳,大赉将士,陈师誓众。”-载自《晋书-帝纪二》
“及钟会将向骆谷,邓艾将入沓中,然后乃遣右车骑廖化诣沓中为维援,左车骑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诣阳安关口以为诸围外助。比至阴平,闻魏将诸葛绪向建威,故住待之。”-载自《三国志-姜维传》
“月余,维为邓艾所摧,还住阴平。钟会攻围汉、乐二城,遣别将进攻关口,蒋舒开城出降,傅佥格斗而死。会攻乐城,不能克,闻关口已下,长驱而前。翼、厥甫至汉寿,维、化亦舍阴平而退,适与翼、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会。”-载自《三国志-邓宗张杨传》
“姜维自沓中还,至阴平,合集士众,欲赴关城。未到,闻其已破,退趣白水,与蜀将张翼、廖化等合守剑阁拒会。”-载自《三国志-钟会传》
西蜀右车骑将军廖化(画像)景耀六年(年)十一月,诸葛瞻在绵竹被邓艾击败,后主刘禅动向不明。廖化等人于是随从姜维向东进入巴西郡,绕道退至广汉郡郪县一带,以察明虚实。不久后,得到后主刘禅投降的敕令,于是与姜维等人到达涪县向钟会投降。
“十一月,邓艾帅万余人自阴平逾绝险至江由,破蜀将诸葛瞻于绵竹,斩瞻,传首。进军雒县,刘禅降。”-载自《晋书-帝纪二》
“维等闻瞻已破,率其众东入于巴。会乃进军至涪,遣胡烈、田续、庞会等追维。艾进军向成都,刘禅诣艾降,遣使敕维等令降于会。维至广汉郪县,令兵悉放器仗,送节传于胡烈,便从东道诣会降。”-载自《三国志-钟会传》
魏景元五年(年)春,蜀汉灭亡后,司马昭要求原蜀汉重臣和宗室都内迁到洛阳。廖化与另一位老将宗预一起,前往洛阳;在中途,二人均因感到无比愤懑而病逝。
“咸熙元年春,化、预俱内徙洛阳,道病卒。”-载自《三国志-邓宗张杨传》
蜀汉名将廖化(雕像)总结:
受《三国演义》和民间评书的影响,廖化给大家的印象是一个相当平庸的将领,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嘛。现在的人们,还常常用这句谚语来比喻办事缺乏好手,让能力一般的人出来负责。
然而在真正的历史中,廖化的能力并不平庸,相反还是蜀汉中后期相当杰出的一员大将。《三国志》作者陈寿就评价说:“(廖化)以果烈称(果敢、忠烈)。”
廖化一生的经历相当丰富,堪称行走的三国活历史。从廖化的传奇一生中,也不难看出,一个人的成功哪里那么容易,“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只有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我们的人生才更可能迎来一个又一个的闪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