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在思索为什么五代故事没有三国故事家喻户晓,之前都是从三国的角度来看,写了两篇文章,一篇从三国故事的知名度来看,一篇从三国结构的稳定性来看。
今天,从五代十国的故事来看,偶然发现了历史演义和写小说的一个规律:
写历史演义,不能超过三代人。
什么叫做三代人,就是祖父、父亲、儿子这三代人,一般来说,叙述这三代人的故事,大家还是会记得故事情节的。
倘若故事变成了祖父、父亲、儿子、孙子,甚至重孙子,一般人就记不得故事情节了。
也就是说,一般的读者,不仅只能记住三个国家,记不住七个国家。一般的读者,也只能记住三代人,记不住四代人。
比如为什么胡适说楚汉和隋唐太简单了,因为只有一代人,刘邦项羽,隋唐顶多是李氏父子,难免单调。
我们看《三国演义》,就是典型的三代人的故事,而且互相交织。
1、第一代人:董卓、曹操、袁绍、刘备、关羽、张飞、孙坚,这是第一代人,三国演义也是主要根据这些人的故事展开的。
2、第二代人:孙权、孙策、曹丕、刘禅、袁熙、袁谭,这是第二代人,所以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已经是曹操的下一代人了。
3、第三代人:孙亮、曹睿。其实到了第三代人的时候,知名度已经大减,三国演义的趣味主要在于前两代人。至于后面的曹奂和曹髦,知道的人就很少了。孙皓是第四代人,但除了知道他被灭掉之外,无存在感。
那么,诸葛亮和司马懿属于第几代人呢?他们的出生日期正好介于第一代人刘备和第二代人孙权之间,可以算作1.5代人,他们都活到了第三代人的时期,所以这也是两个关键线索人物。所以也可以算作第一代人,虽然最为年轻。
就此,我们发现,《三国演义》是符合三代人的规律的,有完完整整的三代人,且互相交织,故事精彩。
而到了三国后期,变成晋朝的时候,以及三国归晋的故事,一般来说,应该是最精彩的时候,读者却发觉已经看不动了,而且对于司马家族并不是很喜欢。
如果加上司马家族三代人,发现整段故事,还是三代人。
1、第一代人:董卓、曹操、袁绍、孙坚、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司马懿。
2、第二代人:孙权、孙策、曹丕、刘禅、袁熙、袁谭、司马昭、司马师。
3、第三代人:孙亮、曹睿、司马炎。
加上司马家族,发现还是三代人,故事还是足够紧凑的。
我们看《大明风华》,看到朱棣三代人的故事,也是颇为完整的,等到第四代人明英宗的时候,很多人就记不清楚故事的脉络了,更别说朱棣前面朱元璋那代人的故事。
这说明,普通的读者,只能记住三代人的故事。
我们再看著名的演义也是如此。
薛家将也只有三代人,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再往后,读者就不感兴趣了。
家喻户晓的杨家将演义也是如此,杨业、杨延昭、杨宗保三代人的故事。
相比较而言,说岳全传只有岳飞和岳家小将两代人,稍显单调了一点。
此外,说唐演义也只有罗成和罗通两代人,所以比起杨家将演义来说,稍显单调。
那么,再回到五代,为什么说五代的故事,超过了一般读者承受的程度呢?
其实,关于五代十国的演义并不少,甚至有罗贯中本人写的《残唐五代史演义》,但是质量远不如《三国演义》,文字极其简陋。不知道是《三国演义》经历了后来的润色,还是《残唐五代史演义》只是托名。
此外,关于五代时期十三太保的故事也比较出名,晋王李克用收的13个义子,个个武功高强,这是典型的武侠素材。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五代的故事已经跨越了五代人,故事太过于复杂。
1、第一代人:黄巢、朱温、李克用、刘仁恭、李茂贞、王彦章,这是第一代人,三国演义也是主要根据这些人的故事展开的。不过五代演义大量模仿三国演义,朱温类似曹操、李克用类似刘备、王彦章类似颜良、高思继类似关羽,有的段落是整段整段地抄袭,如果这是罗贯中写的,罗贯中也太懒了,直接抄自己另外一部。
2、第二代人:李存勖、朱友珪、李存孝、李嗣源,这是第二代人,朱温也说过,生子当如李亚子,李存勖已经是朱温的下一代人了。后唐第二位皇帝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自然是李存勖的平辈。
3、第三代人:石敬瑭、刘知远、郭威、刘崇。第三代人就是我们知道的,五代中后面三个朝代的建立者,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自然是他下一辈,刘知远和郭威当初都跟着石敬瑭,都是平辈。北汉建立者刘崇是刘知远的弟弟,也是一辈。
4、第四代人:柴荣、赵匡胤、刘钧、杨业、赵光义。按照一般规律,三代人故事就结束了,偏偏石敬瑭不是个东西,向契丹割让幽云十六州。时代只能呼唤下一代英雄,周世宗柴荣应运而生,其实赵匡胤和杨老令公都是他的同辈,此时杨业还在北汉效力。而宋太宗是宋太祖的弟弟,也是一辈人。
5、第五代人:柴宗训、刘继元、杨延昭。宋太祖黄袍加身,小皇帝柴宗训禅让,柴氏后来在北宋被礼遇。宋太祖几乎统一全国,却无法消灭北汉,宋太宗最终灭了北汉,北汉末代皇帝刘继元已经是刘崇的孙子辈了。而同辈份的杨延昭已经是杨家将抗辽的故事了。
所以,我们看出,五代十国,名字叫做五代,其实中间的后晋、后汉和后周的建立者是同一辈分的人,但是这段故事,确确实实经历了五代人才完整。
这个三国演义,几乎三代人能演绎的故事相比,明显复杂多了。
大家可以去问问身边的人,知道第一代人曹操的很多,知道第二代人曹丕的也不少,知道第三代人曹睿的就很少了,不是三国迷几乎不知道。
三代尚且如此,何况五代?
五代的故事横跨了五代人:朱温李克用-李存勖李嗣源-石敬瑭刘知远-柴荣赵匡胤-柴宗训刘继元,等于说,这段故事要想说清楚,还非得讲述五代的故事不可,谁有这耐力听完?
因此,只能截取,为何有那么多关于十三太保单独的故事?就是截取的前半段。
我觉得朱温李克用-李存勖李嗣源-石敬瑭刘知远这三代人可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以李存勖为主角,或者以十三太保为主角。比如香港老电影《十三太保》。
可问题是,这个故事没有结尾啊,石敬瑭刘知远这代人,并没统一中国,没看到统一的曙光,人们不高兴看这样的故事。
又或者截取后半部分,石敬瑭刘知远-柴荣赵匡胤-柴宗训刘继元,主角就是柴荣。
问题是,柴荣也只是昙花一现,最终开创三百年大宋的是赵匡胤。
所以还不如以赵匡胤作为主角,那就是历史演义《飞龙全传》。
所以说,五代故事并不好讲述,除非拆分为前后两段,前段就是十三太保,后段就是赵匡胤传奇,非这样不可。
而三国时代能够获得大家的喜爱,在于符合了最基本的逻辑。
所以我们写小说的时候,也要格外注意这点,像梁羽生那样,写成十代人的家谱,那是完全没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