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剧情上,央视版的《三国演义》甚至比原著的立意更高,也让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其中有一个原创改编的片段我非常喜欢:
曹操传檄文约孙权前往江夏游猎,名为游猎,实有吞并江吴之意。
因两军实力悬殊很大,东吴文人武将各分两派,以张昭为首的文人一派主张投降,以黄盖、程普为首的武将一派却主张殊死抵抗,孙权有点举棋不定,于是传周瑜回柴桑郡问其看法。
周瑜深夜回府与小乔刚见面,夫妻俩正准备温存一番,此时小兵却来报张昭大人求见。
夫妻俩都有点懵小乔故作愠怒,说:“刚回来就不能让我们安静一刻”。
然后大都督贤夫属性上身,挽住夫人的胳膊,故意说:“叫他们回去,今晚陪夫人?”
小乔当然知道周瑜心中记挂国家大事,故意说这番话来逗她开心,于是笑容浮现,转而温柔的让他去面见客人了。
周瑜入堂坐定后,并没有率先开口,而是等张昭问:“都督知江东之利害否?”
周瑜笑着回答:“未知也。”
等确定张昭一行人都主张投降之意后,周瑜才笑着说:“我也欲降久矣,公等请回,明早见主公,自有定议”。
张昭一行人刚辞去,周瑜又来到了后厅,两夫妻还没说两句话,小兵又报程普将军等来访。
小乔抬头看向周瑜,可以看到此时她的脸上已无愠怒之色,更多的是无奈与委屈。
随后坦然地送周瑜出门了。
同样的,周瑜坐定后还是等程老将军先开口:“都督知江东早晚属他人否?”
周瑜也是笑着回答说:“未知也。”
确定程普一行人都主张殊死抵抗之意后,周瑜目露凶光的说:“我正欲与曹操决战,安肯投降!将军等请回。瑜见主公,自有定议。”
而后送老将军出府时,又遇深夜来访的诸葛瑾,此时的周瑜面对是降是战都模棱两可,未吐露真实心迹。
送完所有人走后,周瑜又来到了后院,这里有一个镜头是小乔独自在走廊上徘徊,眼里尽是担忧之情,周瑜隔着竹林面带微笑的看着自己的贤妻。
随后他走向前握住小乔的手,对她说文臣武将均已送走,不会再有人打扰。
可小乔仿佛早已意料般,笑着说了一句未必。
恰如其事,这时鲁肃带着诸葛亮前来拜访。
鲁肃见周瑜和小乔恩爱这般,便打趣的说了一句:“国事紧急,贤伉俪却如此惬意”,而后去引荐诸葛亮,让周瑜和小乔再多待一会儿。
此时的小乔开始了“虎狼之词”,虽说的是琴筝寂寞许久,但其实是在说周瑜忙于国事而鲜少有时间陪伴家人。
看看人家周瑜是如何做体贴丈夫的,不仅宽慰小乔说委屈她了,还为其弹奏了一首《长河吟》。
直到小兵来报诸葛亮已在外等候许久,方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周瑜其实心中早就决定要与曹操一战,但为试探诸葛亮,表面还是假装主降,直到诸葛亮曲解《铜雀台赋》的含义,故意说将大乔小乔送于曹操方可平息此次战火。
诸葛亮还故意凑得很近,生怕人家听不见
听闻此话,周瑜气到模糊。
他不知?他太知道了哈哈
这时的周瑜才肯说出他的真实想法,并与诸葛亮约好一同起兵抗曹。
回到亭楼水榭的大都督面露愁容,独自倚栏思考。此战两军力量悬殊,曹操更是有百万之众,虽有老将军一行人力战不降,但胜算实在渺茫。
小乔掀帘出来寻他,周瑜本是满面愁容,见是小乔后不想她担忧,方展开笑颜。
小乔深知周瑜的担忧之处,也知他主战之心,这番话看似出于自身考虑,其实也是力挺周瑜。
周瑜劝其别担心,无论是身为人臣还是人夫,他都有其担当。
然后周瑜开始了他的“虎狼之词”,弹幕里的网友们说这是婚后夫妻之间常用的暗语。
大都督的表情和语气如此暧昧,反倒让小乔有些害羞。于是故作娇嗔地说了一句:“身为大将竟如此儿女情长。”
一句“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将整个立意拔高,周瑜不再是小说里那个单薄的英隽异才,他心中有家国,也有妻子儿女。
小乔也不再是小说里那个几笔带过的三国美女,她是周瑜的妻,也是东吴的民,她与周瑜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更是他的贤内助。
诸葛亮智激周瑜的片段,原著中并无小乔戏份,更别说周瑜这般温言软语。央视版三国演义却巧妙地让小乔出场,不仅可以看出他们夫妻俩感情深厚,还能衬托周瑜无论对内对外,都不失大丈夫风范。
这一幕在多以描写政治斗争和兄弟情义的三国演义里无疑是难得的温情时刻,央视版还以周瑜与小乔二人相拥逐渐拉远的镜头为这集的结尾,让人心生暖意,倍感怜惜。
与吕布因听信妇人之见错失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不同,周瑜和小乔完全当得起鲁肃那一句“贤伉俪”,夫妻二人不仅恩爱非常,还会懂得体贴彼此心意。
在我看来,正因为有这番铺垫,诸葛亮曲解“二乔”之意,智激周瑜才能成功。
所以,我才会对周瑜的早逝更感遗憾,临终前他倒在小乔的怀中依旧是这一袭白衣,却是天人永隔,让人想起那个他与小乔甜蜜相拥的夜晚,不免落泪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