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宅门》:剧本两次被毁,呕心沥血最终成型
《大宅门》的剧本是编剧兼导演郭宝昌先生用一生写成的。
他16岁时写过一稿,受当时政治空气的影响,白景琦是一个需要批判的资本家形象,带有“恶魔”的色彩。剧本被他的养母烧了。40岁这一稿,被他的前妻烧了。到60岁这一稿,阅历和情感喷泻而出。
时至今日,陈宝国有时还会拿出纸张都已泛黄的剧本来瞅瞅,他认为这是“50年不遇的一个剧本”。
为了完成这部剧,郭宝昌几乎和所有的国有和民营制作公司都谈过。一度已经和一家民营公司达成合作,拍摄了3集,但最终还是因为资金链断裂而作罢。在中央电视台影视部编辑俞胜利的大力举荐下,中视股份投资了这部剧。
郭宝昌给他拟请的演员一人发了一套剧本,然后逐一面聊。他和陈宝国聊了一星期,选定了他。
2、《誓言无声》:因为飞机晚点得以起死回生
然而,限于特情战线上种种严格的纪律,这个剧本从根本上被推翻了。这让编剧和导演灰心丧气,去往首都机场,准备飞回成都。结果航班误点了五个小时。在等待的过程中,几人不死心地展开了修改剧本的尝试。
他们在推演的过程中,将剧本原有的基本人物关系保留,把整个故事的级别和烈度下调,通过引入潜艇专家香港遇袭事件,让故事推进到三人小组的内部审查。
双面间谍的设定没有了,“鼹鼠”也变成不太重要的外围成员。这就是后来成片的梗概。于是,因为飞机误点,这部剧起死回生。
它最终定名为《誓言无声》,由毛卫宁执导,高明、赵峥、王海燕等人主演,年8月27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红色特工的潇洒和神迹在这部剧中得到了消解,许子风的生活没有多少刺激性和浪漫感,只有孤独、误解,而且不能辩解。
3、《北京人在纽约》是如何产生收益的
《北京人在纽约》是从银行贷款拍摄的。全程境外拍摄,所以贷的是美金,还的也是美金。由于汇率变化的原因,他们在把人民币换成美金的过程中吃亏不小,最终小有盈利。
这部剧是怎么创造收益的呢?仍然不是直接的版权收益,而是电视台给了广告时间,变现之后产生收益。郑晓龙首先接触央视,台长杨伟光同意每集给3分钟的广告时间,换取播映权。郑晓龙算了算,觉得无法回本。
此时,众多的地方台看好这部剧,提出每家出50万元现金联合购买。郑晓龙就把这一情况反馈给央视,杨伟光同意每集给5分钟广告时间。
4、《情满四合院》:主角确定颇有曲折
扮演傻柱的何冰和扮演秦淮茹的郝蕾都是演技派,但都不是“一线明星”,更不是流量明星,这就让投资方很纠结。
此外,当时评判一部剧还喜欢南北划线,说赵本山的剧就适合北方观众,过了黄河就不灵。想要南北通吃就不能有太强的地域性,京味最好不要太浓。
现在看,这些都是歪理邪说,影视作品主要是以好差来区分的,而不是以地域来划分的。可这些当时真的形成了干扰。
刘家成说:“他们劝我,主要演员要年轻化,比如说傻柱找年轻的,秦淮茹找再年轻点儿的。我就觉得特奇怪,你给我这种信息,你们研究过剧本吗?傻柱跟秦淮茹一直要演到老,最后孩子都20多岁了,我找一个小鲜肉来演60多岁的人,他敢不敢演我不知道,让他演完了,这还是傻柱吗?”
5、《闯关东》:放排戏份难拍摄,编剧高满堂力主实拍
《闯关东》在拍摄上遇到很多困难。比如“放排”戏,制排过程很复杂,水上拍摄还有一定危险性。当时有人提议,把镜头集中在码头上,象征性地拍一下,就不要上排了。
高满堂说,“我求求你们了。放排只有文字,没有影像,后人想要知道的话,只能从我们这部剧里看,我们这是抢救一段历史。
孔笙拍板决定实拍。剧组用圆木扎了80米的大排,泡在水里,吃水以后才能实拍。但由于没有经验,木排在江里放了半个月就全散了,圆木被冲走,损失惨重。
后来又扎了一次更结实的,浸泡好了以后,用小火轮拖着往前走。一个排上演戏,一个排上架机器跟拍,这才呈现了“放排”运木的原貌。从影像上来看,这一段时而潮平岸阔,时而滩险浪高,视觉上赏心悦目,弥足珍贵。
6、《中国远征军》:黄志忠接到邀请为何犹豫
年,《中国远征军》获得了第28届“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二等奖,其中,导演董亚春获得了最佳导演奖,主演黄志忠获得了最佳男演员奖。
黄志忠一直钟爱历史题材的作品,但在接到《中国远征军》的剧本时,他是犹豫的。因为在此之前,他已经演了好几部战争戏,同质化题材难免厌倦,想要尝试一些古装和都市戏,而且战争戏对体力要求高。但最终他还是割舍不下,决定出演韩绍功一角。
张丰毅饰演的是集铁血与智慧于一身的孙立人,最初他想要演主角韩绍功,不过他觉得自己年龄跟韩绍功的人设不合适,当时张丰毅54岁,黄志忠41岁。
7、《黎明之前》:林永健饰演谭忠恕为何对墨镜情有独钟
谭忠恕戴着的茶色墨镜,原先是给刘新杰准备的道具,但是林永健戴上之后就摘不下来了,他说戴上墨镜之后,更有安全感,能帮助他塑造角色。
林永健之前演乡土喜剧小人物比较多,这次演谭忠恕,一个国民党高级军官,刚开始有点别扭。他在这个严肃的人物身上,还是注入了喜感,比如说他开玩笑说“大浦大浦,肚子大得没谱”,就是现场即兴来的一句词。
8、《人民的名义》这部剧名字的由来
周梅森以往的作品以激烈的政治交锋为特色,这一次他在人性上做了更多挖掘。在和监狱中的落马贪官座谈后,周梅森发现他们对反腐倡廉很有“研究”,说起来头头是道。还有不少人觉得委屈:自己50万就被判了十年,别人万也不见得判得更重。
周梅森内心无比愤慨:党和政府花了巨大的人力财力资源培养他们,他们的政治道德何在,政治伦理何在?腐败官员满口人民,但人民只是名义而已。而反腐才真正代表人民,是以人民的名义将他们绳之以法。因而,他想到了“以人民的名义”的剧名。但这个剧名已被注册了,就去掉“以”字改叫《人民的名义》,听起来更含蓄。
9、《水浒传》武松打虎,真假老虎齐上阵
武松这个角色,张绍林要求和82版《武松》,也就是祝延平的形象拉开距离,要清秀透亮。他定下的标准是:凡是男人看了都自愧不如,凡是女人看了都想爱他。也是一直没有理想人选。后来张绍林偶然在电视里看到了丁海峰演的一部农村剧,就认定他了。
《水浒传》里边有一段情节是武松跟着哥哥回家。张绍林花费了极大心思,衬托武松高大英俊的形象。
调灯光,定造型,选角度,特别下功夫。为了把武大郎拍得委琐,光有宽度没有高度,让他穿上宽松的裙子,坐在椅子上,脚不蹬地。一个美,一个丑,反差强烈。
拍摄景阳冈打虎的戏,从动物园弄了两只真老虎,给武松搭戏。其中一只没有牙齿,拍戏时只能移花接木。虽然没有演员后来讲得那么惊险,但绝对费事。真老虎假老虎都拍了很多,最后串接起来。
10、《三国演义》:投资1.7亿元,导演和主演每个月工资才多元
《三国演义》投资1.7亿元,近1亿元用于建拍摄基地,万元用于制作。请注意,这是在年代初期的1.7亿,折算成今天的购买力,起码也是17个亿的投资。
剧组在涿州搭建了两个当时最大的摄影棚,耗资万元。涿州的“汉城墙”、“街道”、“铜雀台”耗资万元。无锡的“唐城”和“汉城”耗资0万元。
这部剧人物众多,几乎用上了全国范围内稍有知名度的所有男演员,动用群众演员数量达40多万,可谓空前绝后。《三国演义》制作费高,演员们的薪金极低,制片人、导演大概是多元,主要演员“刘备”孙彦军、“诸葛亮”唐国强、“曹操”鲍国安,大概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