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九回,姜维蛊惑钟会叛变,钟会派卫瓘把攻占成都的邓艾父子擒获,又令文武百官在讨伐司马昭玉带诏上签名。姜维想借此机会,除掉钟会手下这些大臣。钟会手下丘建前去给大将胡渊报信,胡渊把卫瓘找来,两人带领三千铁甲军,迅速把钟会府邸包围,钟会死于乱剑之中,姜维冲出营帐,却由于心口绞痛,未能杀出重围,姜维不想被俘受辱,自尽而亡。
姜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人。天水功曹姜冏之子,幼年丧父,继父做官。公元年,诸葛亮北伐,天水太守马遵弃城而逃,姜维被落下,后投降西蜀,得诸葛亮重用。
自投降蜀国后,姜维深受诸葛亮器重,拜诸葛亮为老师。诸葛亮五丈原去世后,蜀国把军事重任全都交付于这个天才,姜维继承老师遗志,继续北伐中原,两次在即将攻陷邓艾大营的关键时刻,被皇帝刘禅的紧急诏书召回。原来邓艾派党均去成都贿赂奸臣黄皓,黄皓宦官专权,使得刘禅荒废朝政,陷害忠良。三次使得北伐大军在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重要关头,功亏一篑,诸葛亮时期一次,姜维时两次。
姜维在子午谷把邓艾围困于军营中,眼看就要把魏军大营攻破,俘虏邓艾,刘禅连降三道紧急诏书令其返回成都议事,等姜维火急火燎返回成都,刘禅却半个月闭门不见,已经几个月不上朝的刘禅,早已把蜀国带到崩溃的边缘。在卻正的指引下,姜维见到了花天酒地的刘禅,姜维劝刘禅杀了黄皓小人,被刘禅拒绝。无奈,怕黄皓陷害,带领军队去沓中屯田,以拒魏国。如果刘备地下有知,看刘禅是这样子,会不会从棺材里气得站起来。赵云在万马军中,不顾个人安危,保的竟然是个废物,会不会感到不值?
司马昭派钟会和邓艾去伐蜀,姜维连写三道表璋呈于刘禅,让刘禅增兵汉中阳安关,刘禅听信黄皓谗言,请巫婆做法,令人啼笑皆非。阳安关失守,汉中尽失。张翼,廖化与姜维在沓中会师,商议之后,决定退守剑阁,以拒魏军。正当钟会与姜维在剑阁杀得难解难分时,邓艾偷渡阴平成功。此时,惊慌失措的刘禅才早朝议事,令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率军镇守绵竹,绵竹被破,诸葛瞻和儿子诸葛尚战死,邓艾迅雷不及掩耳,兵临成都城下,刘禅率文武百官投降,摇摇欲坠的蜀国,被邓艾的三千人马打败,清点财物时,成都人马都不下十万,粮草无数,可怜刘禅昏庸无能致使蜀国灭亡。
刘禅被俘,邓艾让刘禅下诏书使镇守剑阁的姜维等投降。姜维见大势以去,心生一计。他假意投降钟会,用钟会除掉邓艾,然后利用钟会反叛之心,打败司马昭,最后除掉钟会,光复汉室。可惜,消息走露,此计不成,姜维死于乱军之中。作者罗贯中写到:“天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系从尚父出,术奉武侯来。大胆应无惧,雄心誓不回。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
教员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从来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军事是为政治服务的,单纯的军事主义路线,在朝堂之上是行不通的。回顾姜维的失败,论军事能力,他不亚于邓艾和钟会,甚至两次都险些擒获邓艾,但对于朝堂之上的政治,姜维却无能为力,他无法清除刘禅身边小人黄皓,屡次在关键时刻,被他搅得功亏一篑。如果姜维能果断行动,杀掉黄皓,或许蜀国可以在苟延残喘几年。将军,必须懂政治,必须明白你在为谁打仗,你打仗的目的是什么?就像《亮剑》里赵刚质问李云龙一样,为日本鬼子打仗你也干吗?
军事对垒中,后方的坚守也很重要。解放东北,高岗的功绩仅次于林彪,也是有原因的,前方如火如荼,后方动荡不安,将兵人心惶惶,何来士气?这正如我们的家庭,当丈夫或妻子正在为事业,为家庭美好的幸福生活打鸡血奋斗时,另一半应当鼎力支持才对。如果家里天天鸡飞狗跳,那么,丈夫或妻子又如何全身心投入事业奋斗中呢?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第九十一集,姜维在钟会府邸被围困,重兵包围,姜维仰天长叹,吾计不成,乃天命也。此时,电闪雷鸣,姜维拔剑自尽而亡,死不瞑目的他,在胡渊上前一步说:“蜀国之亡不在将军,而在蜀国国君刘禅无能也,姜维才闭上眼睛。随后,他令人厚葬姜维,留下可歌可泣的一幕。
第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