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金庸长篇稿聊一聊他的传奇故事

序言:金庸先生的人物稿,该从何写起呢?一来笔者水平有限,二来金老的人生经历太过丰富,恐难写出全部。那就挑选有趣的故事,或者是重要的事件来写。

喜欢武侠的朋友,对于金庸的十五部作品,早已是烂熟于心,亦不乏倒背如流者。关于金庸的事迹,不知道侠友们知道多少呢?

话休絮烦,言归正传!

年3月10日,查良镛出生在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的袁花镇。

这里风景优美,景色宜人。

5岁那年,年幼的金庸入读袁花镇小学。

在金庸的童年,他家里的一位长工,对他甚是不错。

后来金庸写武侠小说的时候,便以这位长工为原型,将其写进书中,还是以主角的方式呈现的。

这位长工是个半边驼子,每当下雨、下雪,他都会抱着年幼的金庸去上学。

由于形象古怪,大年级的同学便唱歌来嘲笑这位长工。

听到这样的歌声,年幼的金庸拉着这位长工的手,叫那些学生不要唱。有一次,金庸还为此哭了起来。

而那位长工重病在床,金庸前来小房子看望,长工才说出自己的身世。

这个故事印在金庸的脑海里,日后那部名为《素心剑》作品的主角,便是这位老老实实,有着非比寻常经历的老长工。

八岁那年,金庸无意间看到武侠小说《荒江女侠》。书中的故事,深深吸引着这位日后的“武侠泰斗”。看完这部小说之后,金庸感觉并不过瘾,便去搜罗武侠小说。

他在上海出版的读物《红攻瑰》中看到了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而平江不肖生在杂志上连载的《近代侠义英雄传》,也让金庸如痴如醉。

从那之后,金庸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诸如《水浒传》《三侠五义》《小五义》《彭公案》《施公案》等作品,令他日思夜梦。

不难发现,后来金庸所著的武侠小说里面的白话文风,多半是受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上述所提到的几部小说,均是古典小说的精华,金庸从中汲取知识,用来创作武侠小说。

金庸还读过《三国演义》,俟看到诸葛亮归天之后,便不忍读下去,甚至还为“三国”之争和哥哥吵了起来。

年幼的金庸还去租书看,还珠楼主和宫白羽的作品,皆是他的读物。老师见其爱读书,就将自己珍藏的《好妻子》《小男儿》《小妇人》三部书借给金庸。

后来金庸还接触到大仲马的作品,彼时的金庸阅读量,已经远超同龄的孩子,或许只有梁羽生能与之一较高下。

年,金庸在龙山小学堂毕业,并且成功考入嘉兴中学。

那一年,金庸十二岁,这是他第一次离开自己的故乡。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庸的写作能力已经是渐露锋芒。

初三这一年,学生要面临升学考试。有的同学为了准备考试,就连吃饭的时候,都是“快速解决”。

聪明的金庸奇思妙想,他认为学生考学这么辛苦,为何不编一本关于考学的书。如此一来,还能省去不少的时间。想到此处,金庸和两个关系不错的同学说了想法,几个人一拍即合,合编出了《献给投考初中者》。上面有许多考试题,并且还写有分析解答。这本书还进行了出版,销量相当不错。那本书的封面周边是蓝色,上面印有白色花纹,中间是红色,黑色字体的署名是张凤来、马胡莹、查良镛。

正是靠着这本书的收益,三个人顺顺利利从高中毕业,还帮助了其他的同学。既有商业头脑,又有过硬的写作功底,似乎都在预示着金庸未来不平凡的路。

年,金庸进入联高。

在上学的这段期间,金庸读了《虬髯客传》,还读了鲁迅、冰心、茅盾、巴金等人的作品。

有一天课余时间,几十个学生围在走廊上的壁报前,还有人在朗读壁报上的内容。只见上面登了一篇名为《阿丽丝漫游记》的文章。所描述的是阿丽丝来到联高的校园,正在欢喜游玩之际,却出现一条色彩斑斓的眼镜蛇,那蛇吐信子,喷毒汁,或到操场,或到饭厅。下面的署名是:查良镛。

金庸写这篇文章,其实是影射学校的训育主任沈乃昌。这个主任戴着眼镜,在学生的眼中他不近情理。平日里讲话爱用“如果”,结果学生私底下都称他为“如果”。有些男女同学并没有谈恋爱,只是爱在一起玩,这个主任就会将其开除。在课余时间,同学们下围棋,他也不准,还把围棋没收。

这篇名为《阿丽丝漫游记》的文章,很快就在校园里传播开来。学校将金庸开除,校长张印通介绍他转学到衢州。

在衢州读书时,金庸没有停止阅读的脚步,那些世界名著,都是他的阅读书目。莫看金庸是文人,他的体育成绩很好,还是位排球爱好者。

年,金庸考入重庆大学外交系,但是由于某种原因,只读了一年多的时间,便再一次失学。

正在迷茫的时候,他想到了表兄蒋复璁,此人正在中央图书馆任馆长。金庸进入图书馆后,负责登记借书和还书。尽管薪资不高,只能糊口,但是有大量的阅读时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金庸大量阅读西方名著。大仲马、雨果、司各特、斯蒂文森等人的作品甚得金庸喜欢。

年,《大公报》公开招聘编辑。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只要两三个人,其中有一个人便是金庸。

几年后,金庸调选副刊编辑,主持《下午茶座》,也任记者和翻译。

在《新晚报》时期,金庸认识了一位同事,他的名字叫陈文统。

两个人经常在一起下围棋。每天下午,陈文统会去买四两烧肉,二两孖蒸,一面饮酒,一面下棋。

金庸不喜欢烧肉和孖蒸,便开一瓶啤酒和陈文统对饮。除了下棋,两个人谈论最多的就是武侠小说。金庸和梁羽生都认为宫白羽的文笔最好,还珠楼主天马行空,想象力丰富,还聊到朱贞木的《七杀碑》。

聊得火热之时,一旁的高学达和陈凡根本插不上话。说到武侠小说,金庸和陈文统的造诣,要远远高出他们。

而这位名为陈文统的年轻人,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梁羽生!

年,香港发生一场受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8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