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对于哪吒的印象,都来自于封神榜、哪吒闹海、哪吒传奇等影视作品,但是影视作品为了能够让多年龄段的观众都能够接受,所以都会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而这也就会导致我们对于原著的,会有一个错误的理解。
哪吒哪吒这个形象最早来源于古波斯和古印度,而真正让人们了解的,还是明代的小说《封神演义》,也正是这部剧,导致了后来产生的一系列的哪吒相关的影视作品的改编。
在影视剧的形象中,哪吒是一个勇敢的小英雄的形象,是勇斗强权的代表形象,但是在小说之中,哪吒的形象则是完全相反了,用现代的话来说,根本就是一个熊孩子,而且还是武力值超高的熊孩子。
哪吒哪吒闹海
影视剧中的哪吒闹海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小编在这里就不啰嗦了,这里主要说一下《封神演义》原著中的哪吒,到底是因为什么闹海,而又是怎么闹海的。
在哪吒七岁那年,他到九湾河洗澡,因为手里的法宝混天绫搅动了水面,震动了龙宫,所以当时的巡海夜叉来到水面查看,结果被哪吒打死了,并且在打死之后,哪吒说的是将自己的乾坤圈都弄脏了。
而紧接着第二个来的人是龙王三太子,结果话没说两句,哪吒将人家的龙筋抽了,并且还想龙王展示他的龙筋,这已经不是简单地熊孩子闹事那么简单的了。
太乙真人太乙真人
俗话说任何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对熊父母,哪吒的父母虽然不熊,但是却架不住有一个熊师父,而且是特别强,特别护短的那种师父。
所以在太乙真人得知了龙王打算上天告御状的时候,他让哪吒在守在南天门外,看到了龙王,就把他打回来,反正他也打不过你。
所以光从这件事情上来讲,只要看过封神榜原著的人,就很难会对哪吒这个熊孩子留下来什么好印象,而且不仅如此,哪吒和他的父亲李靖之间,还有着很复杂的关系。
哪吒为了保全陈塘关的百姓,李靖逼得哪吒自刎谢罪,而哪吒在被太乙真人救回来之后,也因为这件事情愤而追杀李靖,而最后逼得李靖没有办法,向释迦摩尼求了一个宝塔,这个宝塔在阐教和截教大战中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他的最主要的用处,就是克制哪吒。
所以我们如果从一个现代人的角度去看哪吒,会发现这就是一个熊到不能再熊的熊孩子了,而且你还拿这个熊孩子没有办法,因为你还打不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