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明代三才子之首写下三国演义开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临江仙》随着《三国演义》深入人心,它既是小说《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也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这首咏史词,豪放中带着含蓄,高亢中夹杂着深沉,叙述了历史的兴亡,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我们仿佛能能从中听到历史的叹气。这首词的作者是明朝的杨慎。

杨慎

年少成名

杨慎是个官二代,他的祖父湖广提学佥事,父亲是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出生在书香世家,所以杨慎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他本身既聪慧又好学。他走上仕途靠的不是祖上提携,靠的是自己的真才实学。

杨慎十二三岁便有佳作传出,其中《黄叶诗》轰动京城,受到内阁首辅李东阳的青睐。二十一岁时参加会试(明清时三年举行一次),被主考官列为重点考察对象,可不幸的是,其考卷被烛火烧坏,无奈名落孙山,只得再等三年。终于在二十四岁时,取得殿试第一,中了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明清时状元一般都授予此官职),这是个六品官,主要负责修整国史、记录皇帝言行、讲解经史、草拟礼法文章等。

仕途不顺

杨善是一个性格耿直、不畏强权、敢于直言的人,这些良好的品质也直接导致了他的政治生涯非常坎坷。

杨慎雕像

明武宗朱厚照是个喜欢到处游玩、不理朝政的主,导致宦官横行,社会动荡,多地爆发起义,民不聊生。如此荒废朝政,杨慎看不下去,进言指责明武宗“轻举妄动,非事而游”,劝他不要再过度荒嬉,要管理朝政。朱厚照压根不听,该怎么玩还怎么玩。杨慎有报国之心,却有心无力,气愤不已,便称病辞官回家。

没几年,朱厚照由于不明原因,追随列祖列宗去了。他没儿子,堂弟朱厚熜被挑出来坐上了皇位,即明世宗(嘉靖帝)。杨慎又被叫了回来,继续做翰林院修撰,顺便给皇帝讲讲书文经史。当时有佞臣通过大量行贿免去了死罪,杨慎在给皇帝讲书时,借圣人之言行劝诫世宗,此等奸佞小人不该放,这不但让世宗不高兴,也得罪了奸佞之徒。

而改变杨慎命运的是“大礼议”之争。朱厚熜是接了堂兄的班做了皇帝,他亲爹只是藩王(在朱厚熜当上皇帝之前已经过世)。按照礼法,朱厚熜应该认明武宗朱厚照为“皇考(即宗法意义上的父亲)”,而称生父为“本生父”或“皇叔父”。可朱厚熜是个孝子,继位第六天就下诏,要尊生父献王为“皇考”,将生父从藩王升级为皇帝(生母也升为皇后),按照帝王规格重新修整陵寝,牌位升袝太庙受帝王祀礼对待。

明世宗朱厚熜

此举遭到了内阁大臣等众多朝臣的强烈反对,而一些新贵为迎合上意,表示支持。杨慎等人多次进言反对,其父杨廷和甚至辞官归家。朱厚熜大怒,直接下诏改称生父为皇帝。杨慎对众人说:“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于是约集朝臣二百余人跪在左顺门外大哭,朱厚熜直接采用暴力镇压,将为首八人下狱,可其余人仍不停息,朱厚熜震怒,下令将四品以下的下狱拷问,四品以上的等日后定罪。朱厚熜余怒未减,下令对纠集者实行庭杖,杨慎先后被庭杖两次,差点死去,随后被流放滇南(云南境内昆明以南的地区)戍边。此事称左顺门案。

晚景凄凉

杨慎这一流放就是三十多年,没有皇命,有家不得回。只在其父重病和过世时,他才得以回家探望和治丧。

因“大礼议”之事,世宗朱厚熜对杨慎父子俩痛恨异常。朱厚熜在位时多次大赦天下,杨慎始终没有得到赦免,甚至在杨慎六十岁、按照律法可以赎身回家时,都没有人敢受理此事。后来在黔国公帮助下,杨慎举家迁往蜀地,但遭人举发,几年后又被押回滇南。最终杨慎病死于昆明,年七十二岁。

在流放期间,杨慎一方面,寄情于山水,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另一方面,也在尽己之能,为百姓谋福祉。同时,他也在不断读书研习,著书立言。杨慎博学多才,在文学、儒学上造诣深厚,被后人列为明代三才子之首(明代三才子:杨慎、解缙、徐渭)。

古代很多读书人都有一份固执,可为与不可为都有明确的界限,各朝为维护礼法礼制而断送仕途甚至送命的不在少数。是非成败,都已“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参考:《明史》、《杨升庵太史慎年谱》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5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