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明年起我省高考使用全国卷速

白癜风专家公益援助 http://pf.39.net/bdfyy/bdfhl/170621/5478879.html

  从年起,我省高考将使用全国统一命题的试卷。前阶段,省教育考试院组织各学科命题专家,对自年开始自行命题,特别是年实行全科自行命题以来,高考全国统一命题试卷和我省自行命题试卷进行比较分析。

  专家们认为,我省高考试卷命题指导思想与全国卷保持一致,命题始终严格遵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大纲》,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能力要求、考查内容和题型结构上与全国统一命题试卷总体相近,这些为我省高考年起使用全国卷奠定了基础。

  同时,专家们还详细分析了我省高考试卷与全国卷在能力要求、考试内容、题型结构等方面的区别,并对中学教学和高考复习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语 文

  异同点:名句名篇,全国卷要求64篇(段),福建卷只要求40篇(段);福建卷考查五部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子夜》《家》《欧也妮·葛朗台》)和两部文化经典(《论语》《孟子》)的阅读,考查时文短评的写作。然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时文短评这三项国家卷没有要求;就各类阅读的文本而言,全国卷比福建卷更长、更复杂、更有深度,阅读题的应答也更有难度。

  能力要求:

  大题赋分:

  建议:

  1.加强名句名篇默写训练。名句名篇(段)默写的量增加幅度比较大,建议统筹安排,反复温习,认真落实,力求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准确识记、正确迁移、规范书写。

  2.高度重视语用学习。高度重视语言文字表达运用的学习,力求全面扎实。提倡学用一体化,重实践,重修改。

  3.讲求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复杂文本的解读能力。古代诗文和现代文的阅读,要在长度、深度、复杂度上用力,不要止步于浅表化的信息筛选、简单化的信息归纳,要多在关联比较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 学

  异同点:福建卷与全国卷的主要差别在于选考内容及试卷结构上。从选考内容看,全国卷文理科均设选考题,都在“4-1,4-4,4-5”中“三选一”,占分10分;福建卷仅理科卷设选考题,为“4-2,4-4,4-5”中“三选二”,占分14分,文科卷不设选考题。

  从试卷结构看,全国卷选择题及填空题的占分比例略高于福建卷,且全国卷中档题居多,无明显的“送分题”与高难度的“压轴题”。

  建议:1.注意国家考试大纲与福建省考试说明的差别,实时调整相关教学内容及要求,严格按照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考试大纲组织教学及备考复习。特别要实时调整选学内容,文、理科统一在选修系列4的“4-1,4-4,4-5”中选学若干专题,年高考文、理科卷的选考内容均为从“4-1,4-4,4-5”中“三选一”。

  2.实时调整适应性练习的难度及梯度结构,   3.应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抽象和概括,合理渗透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与整合、化归与转化、特殊与一般、或然与必然、有限与无限等思想。思想方法的渗透要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要有明确的目的,题目的编制与选取要具有针对性,注意通性通法的训练,淡化特殊技巧。应注意知识的交叉、融合和相互之间的渗透,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梳理、总结和提升,掌握规律,领会本质,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英 语

  异同点:从试题结构上对比,国家卷与福建卷对听力、英语知识运用、阅读理解和写作等四项能力考核目标基本相同,分值基本对等。

  从试题具体内容及考核要点细化上对比,福建卷和全国课标I卷有以下不同之处:

  1.最大的变化在于福建卷的英语知识运用题型之一的单项填空将被全国课标I卷写作部分之一的短文改错所替代。福建卷的单项填空侧重对形式结构的   2.福建卷短文填词与全国课标I卷的语法填空考题相似,但福建卷短文填词归属写作部分,提供汉语提示、首字母提示、语境提示等三种方式,考查考生在语篇中综合运用语法、词汇、及正确拼写单词的能力。全国课标I卷的语法填空归属英语知识运用部分,提供英语提示、语境提示两种方式,侧重在语篇中从语法及语用的角度考查考生正确运用词汇的能力。

  3.全国课标I卷阅读理解第五篇短文改为七选五新题型。该题型主要通过“主题句(涉及篇章主旨内容)”、过渡句(涉及篇章结构)及“注释性句子(涉及篇章行文逻辑)”等三个类型的备选项来考查考生对文章结构及文章思路的把握能力,侧重于从篇章结构及上下行文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等综合阅读思维能力的考核。

  4.写作部分中的书面表达,福建卷词数要求比全国课标I卷略高一些,试题更开放一些。

  5.根据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课标I卷要求学生掌握词汇量为个左右单词;而福建省《考试说明》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总计约个左右单词。

  建议:1.英语教学必须构建知识、能力、学科素养的完美结合。在夯实双基的基础上,内化能力,侧重语用能力的培养,达到“学以致用”。

  2.了解并熟悉阅读七选五和短文改错等新题型的特点和考点所在,进行针对性有效训练。

  3.强化阅读,通过大量阅读接触不同体裁和题材的文章,拓展知识与视野;提高语篇分析思维能力,培养语篇意识。同时,通过大量阅读扩大词汇量并丰富“语感”,在语言吸收上达到“潜移默化”,最终提升综合语用能力。

物 理

  异同点:在试卷结构、试题赋分、考试内容、能力要求等方面,福建卷与全国Ⅰ卷稍有差异,详见下表。

  建议:福建卷与全国卷的要求相同,但全国Ⅰ卷在试题呈现方式上对能力要求更高,在试卷结构、试题赋分、考试内容方面也有所不同。因此,建议考生要熟悉全国Ⅰ卷的特点,注意从以下两方面做好对接。

  1.   在选考模块学习中,要   2.   异同点:福建卷与全国卷在试卷结构、考查内容和能力要求方面稍有差异。全国卷提高了模块的选择性,对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以及必考内容中的有机化学内容要求较高。因此考生要根据存在的差异进行针对性复习。

  建议:1.重视必考有机化学相关内容的复习。加强有机物性质的变化规律,分离、提纯的一般过程,基本方法和技能,基本仪器与装置等内容的学习。提高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数目推算能力。

  2.注意福建省《考试说明》与全国《考试大纲》在个别内容上的不同要求。要按全国《考试大纲》的要求复习,注意因福建省《考试说明》中没有或被降低要求的内容,如选考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中的“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等。

  3.合理选择选考模块。根据教学实际和考生的情况,合理选择选考模块,并注意《考试大纲》对该模块的要求。

生 物

  异同点:福建卷与全国卷在考试内容、试题赋分、试卷结构、能力要求上,稍有差异,考生可针对相应差异调整复习方法。

  建议:1.重视学科基本思想方法的学习。全国卷在部分试题上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要纠正“重结论记忆、轻过程分析”的不良倾向,依赖习题训练无法真正提高学科能力,学习上要重视生物科学过程和方法的领悟,要特别重视核心概念、定律形成过程的推导和分析。

  2.动手做好课标规定的实验。全国卷对实验的考查较为深入,试题强调考查考生是否有真实的实验经历和体会,因此考生一定要动手做好课标和考纲规定的实验,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迁移能力。

  3.加强表达能力的训练。全国卷中部分试题答案篇幅较长,对思维品质和文字组织能力要求较高,复习中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4.重视选修内容的学习。全国卷选修部分分值增加到15分,建议根据《考试大纲》要求,做好选修部分复习工作。

思想政治

  异同点:全国卷的试题内容和结构与福建卷基本一致,但是差异主要在于:(1)全国卷没有选考模块,增加了必考模块的考点;(2)全国卷更加重视学科理论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福建卷则突出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生活参与能力;(3)全国卷模块之间的综合性要求较低,没有四个必修模块知识的大综合试题;(4)文综卷中学科试题顺序略有不同。

  建议:1.基于全国卷的学科理论要求和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要加强对学科理论的理解掌握,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学科理论素养。

  2.针对必修模块考点增加、要求提高,要注意加强平时的知识积累,特别注意时事知识与教材知识的融合,并适当掌握相关选修模块知识,拓宽知识面。

  3.对于试题结构上的差异,要适当进行全国卷的模式训练,熟悉其试卷结构和试题特点。

  4.改变“题海战术”,转变学习方式,少考多读、少练多想,学会学习,提高实际能力。

历 史

  异同点:福建卷在能力要求、内容范围、试卷结构等方面,与全国卷稍有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建议:1.掌握历史阶段特征,注重历史事件在长时段的历史过程中发展和演变趋势,形成规律性认知。借助一些案例尝试从不同角度观察、解读、分析、评价历史现象,全面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与价值观。

  2.学会基于所学知识和所给材料,思考、提出和解决问题。应有意识提升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养成以史为据、论从史出的思维,并掌握相应的方法。

  3.在老师的指导下拓展视野,了解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历史学术概况,培养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以史鉴今。

  4.放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和事倍功半的题海战术。以近年全国卷试题为蓝本,学会根据问题快速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语,借助材料和所学知识展开思考。核对其参考答案,发现自身在审题和解题方面存在的不足,及时补缺补漏,巩固提高。

地 理

  异同点:福建卷在能力要求、考试范围、试卷结构等方面,与全国卷稍有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建议:1.重视学习过程中地理思想、地理方法的归纳总结。学会运用地理思想、地理方法观察和认识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核心素养。

  2.重视构建地理认知结构。学会从地理学学科本身的内在逻辑入手,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分析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3.重视地理图像系统的学习运用。学会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4.重视区域地理复习。以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地图为载体,以热点问题为切入口,多角度展开综合分析评价,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么全的专家解读值得收藏!

新媒体编辑小pan

福州日报全媒体出品,转载须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