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说唱·山东卷(一)
点击进入图片购买链接
总编纂: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本卷主编:郭学东
书号:-7---0
定价:.00元
责任编辑:阴奕璇
延伸阅读: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
“范本”的价值——读《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说唱·辽宁卷(一)》有感
苑利:《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说唱卷》编纂体例解读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重点出版工程“中国民间文艺大系出版工程”成果之一,属民间文学中“说唱”类。
本书为《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说唱·山东卷》的第一卷,收录了六种传统民间说唱形式中的六十一篇作品。较好地涵盖了流传于山东地区民间说唱文学的概貌。此卷本对山东说唱的历史、发展、剧目文本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呈现了山东说唱的当代传承的状况。此卷本所收录的山东说唱文本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有较高质量,并且其信息较为完整,体现了山东说唱的地方性特点。整个卷本体系完整,故事清晰,所选文本的地方特色浓郁,集趣味、传统、民俗等于一身。本书让读者既能了解山东的语言特点,又能感受山东人的行事特点,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传统文化文集。
序言
一
民间说唱又称“民间曲艺”或“曲艺”,泛指以说的形式、唱的形式或是有说有唱的形式来演绎故事、刻画人物、抒情说理、写景状物的一种传统表演艺术形式。
在中国传统表演艺术中,民间说唱以道具简单、通俗易懂、形式多样、成本低廉著称。其最主要的特点是“一人多角,跳进跳出”的叙述方式。与“一人一角”的代言体—传统戏剧不同,民间说唱讲究的是“一人多角”,即通过演员的一张嘴,既能让他讲述故事,推动情节发展,又能通过动作、语言模仿出各种各样的人物角色。简单地说,平时在戏剧中,生、旦、净、末、丑是需要多人扮演的,但在民间说唱中,只要通过表演者所扮身份的“跳进跳出”,即可完成对生、旦、净、末、丑各类角色的就地转换,不但表演灵活,同时也节约了演出成本,实现了表演艺术的低成本运营。
与广义的曲艺不同,我们这里所收录的不是文人创作的“曲艺”,而是产生并广泛流行于民间的,或是虽为文人创作但已经被完全“民间化”了的“民间说唱”。
在钟敬文民间文学分类体系中,民间说唱是其中重要一环。它虽与作家创作的曲艺存在渊源关系,但仍有很大不同—民间说唱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在传承过程中常改常新,并不存在署名权问题(个别的或以家族名义传承的作品除外)。而作家创作的曲艺作品一旦定型,很少有大的改动。强调著作权是它的基本特征。本丛书所录虽不排斥已经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历史上文人创作的名篇巨作(如《车王府曲本》),但它更强调的是那些产生并流传于民间的不带有署名权的已经被完全民间化的民间说唱作品。从这个角度来说,年以后由作家创作的曲艺作品,并不在本《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收录之列。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从表现形式看,流传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史诗、叙事诗,虽然确属民间说唱,但因体量庞大,在《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中已经独立成卷,同样不在“说唱卷”考虑之列。
民间说唱体裁丰富,形式多样,在民间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但遗憾的是,这一体裁却很少进入民间文学界的主流话语体系。究其原因,很可能与其“不伦不类”的社会地位有关—对于从事民间文学研究的专家来说,民间说唱并不属于那种纯而又纯的“民间文学”,故很少有人投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