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影响中国教育的力量
本刊年3月号做了以“慕课来袭”为题的封面报道,我们大胆地推测,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必然会在国内得到快速有效的推广。仅仅一年,“慕课”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覆盖到从普及教育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各个学习阶段中。
慕课,也就是MOOC,来自“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的缩写,译为中文就是“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这个名称几乎也就是慕课的定义:“大规模”意味着它的受众规模庞大;“开放式”则强调没有入学的门槛,并且大部分是免费的;“网络课程”则决定了它与TED等演讲式的公开课不同,慕课有完整的学习、作业和考试体系,绝不仅仅是“听听而已”。
从北京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到复旦大学的知名教授,在线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正在影响着中国教育。
——————————————————————————————
“如果仅仅凭现有的师资,现有的学生基础和家长资源,还是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永远不可能出彩,学校永远不可能发展。”面对这样一所基础薄弱的学校,北京71中校长郭延峰决心改变。一是教学方法,改传统课堂为翻转课堂;二是改教学手段,引入在线教育手段。
——————————————————————————————
北京市71中:在慕课平台上翻转飞越
一个校长的互联网思维
北京市第71中学位于朝阳区南三环外一条比胡同宽不了多少的小街道上,街道两旁是荒草丛生的厂房,举目四望,满眼都是等待拆迁的建筑,抬头看,则是密如蛛网的电线,连接它们的则是如今在城市中已经很难见到的那种旧式水泥电线杆。
三年前,12岁的男孩龚大超被父母从家乡河南接到了北京,进入71中念初一,在此之前,他一直在老家念书,从没有和父母一起生活过。上中学后,尽管他很努力,但他的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游。在班主任李菲菲老师的眼中,这个清秀瘦小的男孩似乎有些缺乏自信,他平时不爱讲话,上课不爱发言,被老师点名起来回答问题时也总是磕磕巴巴不甚流畅。
在北京市71中,绝大多数学生都和龚大超一样,是外来务工者子女。学生们流动性大,孩子们跟着父母四处奔波,基础差,底子薄,自学能力不足;再加上一些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式陈旧,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城市学校相比差距较大。面对这样一所基础薄弱的学校,校长郭延峰决心改变。
那几年,郭延峰组织学校教师先后到杜郎口、洋思等课改实验地区参观学习,针对农村中学学生学习和教师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效果不是很明显,郭延峰觉得学校还需要寻找更好的机遇和平台。
年,郭延峰参加了华东师范大学全国校长培训班,了解了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直觉告诉他,这也许是一条可行的路径,随后他便组织学校干部和教师进行了学习和研究,结合学校实际对翻转课堂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我们认为其他方法都无法实现跨越发展,只有翻转课堂。”最后,他做出决定:将“翻转课堂”作为71中转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师成长、促进学校发展的切入点。
北京市第七十一中学校长郭延峰
郭延峰同时认识到:翻转课堂必须借助互联网,一定要有互联网思维,因为学校优质教师不多,集体备课只能让优秀教师有限度地影响其他老师,还是不能解决课堂上的根本问题。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人才资源,只有借助互联网。就在这个时候郭延峰接触到了超星集团的在线教育平台:泛雅在线教育平台。
对老师,泛雅是一个集建课、设置作业、大数据观测学生学习状态于一体的在线授课平台。对学生,这是一个自由、高效的在线学习平台。经过校级领导层对超星泛雅平台的深入了解和骨干教师的反复试用,郭延峰得出一个结论:傻瓜式的便捷和功能的强大毫不矛盾。
于是,基于在线教育的翻转课堂在北京71中全面展开。短短一年后,这所学校成为全国践行“翻转课堂”的标杆式学校,年10月27日,一场名为“探索实践翻转,创新成就课堂”的翻转课堂观摩全国现场会在这里举行。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万恒博士、北京大学教育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汪琼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马宁博士等教育专家出席此次会议,全国25个省市近70余所学校校长和老师余人来此进行参观学习。
互联网时代的翻转革命
“翻转课堂”是基于现代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一场教育革命。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教育家卡尔顿·沃什伯恩就提出:在传统的课堂模式中,老师要在固定的课时内完成对某个知识的讲授和讨论,然后进入下一个话题,这种方式忽略了一个事实,每个学生对材料的掌握程度都是不一样的。他坚信,只要教学条件能够满足学生需要,那么所有学生都能掌握知识,任何学生都不会掉队或成绩不佳。为此,他提出了“温内特卡计划”,帮助学生按照个人节奏实现对知识的同等水平的掌握。但由于当时人们的观念限制,资金及技术条件尚不成熟,“温内特卡计划”并没有成功,但是他的教育实验中的教学技巧——“精熟教学法”却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和研究中表现出显著优势。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有了更多更清晰的共识,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传递成本大幅降低,依托在线教育,“翻转课堂”模式重现生机。
年,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在给自己的表妹纳迪亚辅导数学时,为了讲解更清楚,他用涂鸦功能来讲解数学概念,为解决两个人不同时在线的弊端。他便录制成教学视频,放在网上让纳迪亚自己去看。没想到,纳迪亚从此喜欢上了他的教学视频,纳迪亚说,她更喜欢这位“自动版的表哥”,因为他可以随意让“萨尔曼·可汗”暂停、重复和快进。通过这件事,萨尔曼发现了其中深远的意义,并开始大量录制教学视频。萨尔曼的这种教学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专门辅导,让更多无法适应传统教学模式的孩子享受这一资源,而他的网络教学也很快引起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