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被怀念了1700多年他为世人

北京市中科医院 http://nb.ifeng.com/a/20180331/6472849_0.shtml

晋武帝泰始十年(公元年)二月一日,陈寿将整理完成的《诸葛氏集》呈献给了晋武帝司马炎,并附上了一篇“进诸葛氏集表”,

陈寿在这一篇“表”里简述了诸葛亮一生的事迹,畅论他一生的功业,

还提到诸葛亮死后“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粱、益二州的百姓仍十分怀念他,

陈寿觉得,即使《甘棠》颂扬召公、郑人歌颂子产,也不可与此种情形相比。

这篇“表”中的“至今”,指的是陈寿上表的一年,也就是公元年,

这一年与诸葛亮去世的公元年,相距了整整40个年头,

后来的历史证明,诸葛亮不仅被怀念了四十年,直到一千七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在怀念他。

有人觉得,这是因为老百姓们喜欢的是《三国演义》里“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用鲁迅先生的话说,简直是“多智而近妖”了,

所以一千七百多年后,诸葛亮能把刘备的昭烈庙“抢"成了武侯祠,也就不是什么稀奇事了。

实际上,诸葛亮哪里有什么呼风唤雨的能力,

他既不是“天才”也不是“妖人”,他吃的是人间烟火,读的是人间的圣贤书,

虽说他辅助孱弱的刘备与曹操、孙权形成三国鼎立之势,这不是一个平凡的人能做得到的,

但在三国历史上,他也不是唯一有这等才能的人,

老百姓喜欢诸葛亮,绝非是《三国演义》能够鼓吹出来的,

他之所以千百年来为世人敬仰,在于他的为人。

01“躬耕陇亩做了农夫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还是一个流落到荆州南阳郡的27岁“待业青年”,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

这倒不是因为他想追求“隐世”的生活,而是生活所迫,

原本诸葛亮的家境还是不错的,

他出生在徐州琅邪郡的一个官宦家庭里,其父诸葛珪是兖州泰山郡丞,一家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然而,诸葛珪在诸葛亮8岁那年因病去世了(公元年),

家中顶梁柱的崩折,给这个家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那一年,诸葛亮的长兄诸葛瑾刚刚不过15岁的年纪,根本无力抚养年幼的弟弟妹妹们,

只得带着8岁的诸葛亮、年幼的诸葛均,以及两个妹妹,跟随叔父诸葛玄一同生活,

后来诸葛玄将他们带到了豫章郡(公元年)。

诸葛玄初为刘表的属吏,后奉刘表之命出任为豫章太守,

不过诸葛玄刚当上豫章太守没多久,就被曹操派来的朱皓赶走了,一家人就此搬到了荆州襄阳,

诸葛瑾拜别叔父转往江东做了孙权的部下,

不久之后诸葛玄病死(公元年),没有一官半职的诸葛亮再次失去了依靠,

为了糊口,他干脆带着弟弟妹妹前往襄阳县之西二十里的南阳隆中,“躬耕陇亩"做了农夫,

一边耕种、一边读书,就此长住了下来。

02十年躬耕苦读,胸怀报国志

其实按照诸葛亮的家世才学,以及他的胞兄诸葛瑾在东吴站稳了脚跟,这情况来说,

诸葛亮并不是没有奔头,起码谋个一官半职也是不成问题的,

可他就在隆中待了下来,这一待就是十多年,为的是十年磨一剑吗?

比起同龄人来说,诸葛亮的志向很远大,时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

当时的人们都认为诸葛家的这个小青年实在太狂妄了,

管仲辅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乐毅当年也把半死不活的燕国撑了起来,

如今这一“乳臭未干”的小子以为自己能够匡扶汉室不成?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比起诸葛亮,他的三位同学石韬、徐庶、孟建看起来却靠谱得多,

此前诸葛亮说他们三个人将来可以做到刺史、郡守,

三人当时反问诸葛亮的志愿时,诸葛亮却不肯回答,只是笑着不说话。

即使诸葛亮没有回答,但三个人何尝不知道诸葛亮的志愿,他们与世人的看法不同,

尤其是徐庶,他对诸葛亮从不研读经书,却在每天晚上“抱膝长啸”这一幕实在太有感触了,

十年躬耕苦读,胸怀报国志,却不知谁是可托终生的明主,诸葛亮的苦恼自不必说。

所以,后来徐庶在南阳新野遇到客居此地的刘备时,忍不住向他推荐: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当然,这在《襄阳记》里却是另一种说法,

据说是刘备前去拜访“冰镜先生”司马徽,向他请教对当时局势的看法,司马徽就将“卧龙”诸葛亮以及“凤雏”庞统推荐给了刘备,

其实对于当时的情况来说,了解诸葛亮这个山野闲人能力的,无非是他的同学、以及他常来往的庞德公、司马徽几人,

在这个问题上出现分歧,大概在于是谁看破了汉末政治的形势,了解到除了刘备有相请诸葛亮的政治需要,

其实也没什么要紧的,

总之,刘备是“三顾茅庐”说服了诸葛亮出山。

03为人忠厚的”卧龙“先生

倒不是诸葛亮架子大,诸葛亮在当时必然有了一些声名,也算是对“明君”诚意的考验吧,

没几把刷子能被别人称为“卧龙”么,

听说诸葛亮要娶妻,黄承彦这个混迹在上层名士圈子里的人,能写信给诸葛亮为女儿求嫁么,

虽然后世笑称诸葛亮娶了个“丑妻”,

但实际上黄老爷子只是谦虚一下说自家女儿长相一般而已,并不是说诸葛夫人真的丑,

毕竟史书上说诸葛亮长得一表人才,

家中女儿没个倾城之姿确实称不上与诸葛亮是“郎才女貌”,

可能当时不少人家可能也想把女儿嫁给诸葛亮,偏偏让黄家抢先了一步,

于是妒火中烧,纷纷开始挑毛病,还弄出一条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这一传就传到了今天,

其实无论诸葛夫人丑不丑,诸葛亮对自家夫人很好,一生也没纳过小妾,

诸葛亮不仅对妻子很好,他对养子诸葛乔与亲生子诸葛瞻,也是一视同仁的。

诸葛夫人在婚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生育,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70%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