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多年来被翻拍了不少版本,但其中最经典的还是94版的,该剧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中央电视台制作,由任大惠担任制片人,王扶林担任总导演,当年这部剧总投资1.7亿,在那个时候是绝无仅有的鸿篇巨制。
当年为了拍三国,剧组动用了规模空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仅动用群众演员一项就达到了40余万人次。
其中“官渡之战”,便动用了解放军一个师的兵力;拍摄“火烧赤壁”时,剧组动用了9台摄像机和1架直升机,分别从水、陆、空三个方向同时拍摄,动用船只72艘,大火烧掉50多车木柴,20多吨汽、柴油,并请来多名群众演员参与拍摄。
此外,当时无锡的交通和公安都来维持秩序,消防车也随时待命,就怕火烧起来没法控制。
另外剧组还在涿州搭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两个摄影棚,每个棚的面积为平方米,两棚共耗资约万元。
服装余种、3万多套,耗资约万元;道具近7万余件,耗资约万元;共耗资1亿多元。
拍摄期间,五个剧组还曾辗转包括河北、内蒙古、四川、宁夏、甘肃、青海、西藏、江苏、湖北、云南等在内的十余个省、市、自治区取景。
近日,有媒体放出几段早前94版《三国演义》主创人员的采访视频,总制片人任大惠在节目过程中提到:
全剧组多位演职人员,最初规定每人每集片酬元人民币,总导演王扶林考虑到演员戏份轻重不同,就差制片人任大惠请示领导,按照工作轻重划分片酬等级,但人均片酬不超过元。
最后总导演王扶林单集酬劳块,群众演员70块,鲍国安,唐国强这类戏份最终最紧要的演员片酬块每集,已经是全组最高待遇了。
《三国演义》全部演员片酬加起来,只占总投入的百分之5点几,这一点,和现在很多影视剧演员片酬动辄占到投资50%以上形成了鲜明对比。
饰演诸葛亮的唐国强,在拍摄“七擒孟获”时住的招待所床位一天也才2.5元,头顶漏风漏雨,脚下蚊虫满地,任大惠过去一摸挂在床上头的蚊帐,扑簌簌往下掉灰。
虽然当时市场中已有一集元左右的价格,但演员们仍为了拍一部好作品,不计较片酬或戏份多少,把小角色都当作主角一样认真揣摩。
虽然94版《三国演义》中徐庶的戏份只有六集,但翟万臣却断断续续拍摄了近一年。他表示,当年拍摄时,所有主创人员都秉承着“精打细磨”的原则,将其作为一项事业而专注,不在意角色大小,也不懂什么叫串戏。
饰演司马懿的魏宗万甚至不记得当年拿了多少片酬,“当时只知道签了合同,你到这儿来工作,就得把这份工作干好。哪像现在很多演员一个人跨三四个戏。”
魏宗万很看不惯如今缺乏真实感的历史古装剧,铠甲像擦过油,布景富丽堂皇,“古代哪有这种东西?完全没有战争年代的气氛,还有很多女演员在戏里生孩子戏还化着妆。”
当年为了演好曹操,鲍国安无论冬夏,几十斤重的铠甲从未脱下,对于他来说,每一个镜头都是痛苦的回忆,四年里,他多次病倒,每次他到拍摄,都是吊针一拔,直接上场。
但是他从未有怨言,在采访的时候也说,只要你接了这个戏,就什么都要演,戏里让你跳化粪池,那么你就要跳化粪池,这就是演员。
现在拍摄电视剧的资金越来越充足,但能成为经典的数量越来越少。任大惠认为有几个原因。其一是现在的人都比较浮躁,从导演到演员。
其二,他们把拍电视剧看成一件很简单的事,当年《三国演义》5个组,平均下来十几天才拍一集,现在电视剧3天拍一集,因为大明星下一个戏还等着呢,更有甚者没有档期就干脆不来片场,直接抠图。
“我们当时拍戏的时候,剧组都规定拍戏不能串组,有人串了我们就要开除她,你可以不拍,我们能找别人,你来就得老老实实的,不许调皮捣蛋。拍戏得琢磨,表情的东西一遍不行就两遍,拍22遍的情况也有,现在的演员走两三遍就不干了。那时演员也听话,一个镜头可以拍两三个小时,坚决不凑合。”
《三国演义》分集导演张中一就曾怒怼娱乐圈这些不良现象。他表示无法理解现在的演员居然不背台词,拍戏的时候直接说“”,这种敷衍的态度拍戏怎么可能会有好作品呢?
张中一还表示,说如果自己遇到了不到现场拍戏,在摄影棚挂块绿布抠图的这种人,他只想说一句:“滚蛋!”
那时候的演员为了影片质量,不会追求快节奏,也不会制造噱头什么的。虽然那时候的拍摄技术制作水平不如现在,但是老版《三国》就算现在看来依旧也是经典,至少演员这一块是绝对出彩的。没想到10多年20多年之后,演艺圈的现象和风气已是天壤之别。
虽现在很多电视剧的投资并不算小,但是高片酬却没有让现在的电视剧有高质量,国产好剧反而越来越少,这和现在的导演演员都脱不开关系。那么你是怎么看待娱乐圈这种乱象的呢?欢迎大家在下面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