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甘露寺招亲
演义中,周瑜为了铲除刘备同时占领荆州,向孙权献上美人计,以孙权之妹为诱饵,招婿刘备,趁机加以暗害。结果事情被二乔之父乔国老所知,告知吴国太。
国太大怒,在甘露寺召见刘备,若中意则嫁女;不中意则任凭孙权行事,结果在见到刘备之后甚为满意,叹“真乃吾之佳婿”。
刘备年过半百,比孙坚小不了几岁,大概率比吴国太还大,“佳婿”……大概是后老伴儿的标准吧。
历史上就是两家联姻,孙权遣妹至荆州与刘备完婚。
九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十分热血的演义斗将环节,吕布虽败却奠定了全书武力第一的地位,刘关张也因此名扬天下。特别是张飞一句“三姓家奴”,成了演义经典语录之一。
然而历史上斗将是十分少见的,整个汉末三国有记载的斗将都屈指可数,自然是虚构桥段无疑。
八拔矢啖睛
曹刘联军攻打吕布,夏侯惇引军为前部,被吕布麾下八健将之一的曹性一箭射中一目,夏侯惇拔出箭矢,不想连眼珠一起带出,大叫“父精母血,不可弃也”,于是一口吞下,之后直取曹性,一枪刺死。
历史上只是单纯的在乱军中被箭矢射瞎了一只眼睛,能保住命已经是万幸了。
七千里走单骑
关云长为了保护两个嫂子,不得已与曹操约定三事,暂时栖身在曹操麾下,河北之战斩杀颜良、文丑,同时得知了刘备的下落,于是保护两个嫂嫂千里寻兄,一路之上经五处城池,斩杀六将,最终千难万难才与张飞、刘备重聚。
然而约三事、斩文丑都是罗贯中为了突出关羽加上去的,弃曹归刘是有的,但是过五关的路线都出现了常识性问题,自然是虚构的了。
六草船借箭与借东风
演义中的周瑜为了害死诸葛亮可谓无所不用其极,甚至都不讲武德。“草船借箭”就是诸葛亮用智慧碾压回击周瑜的一个例子。而借东风更是保平安的金蝉脱壳之计。这一切不过都是为了用周瑜来衬托、神化诸葛亮。
历史上赤壁之战诸葛亮的作用微乎其微,草船借箭也完全是对曹操智商的侮辱,诸葛亮就不怕放火箭?
五华容道
诸葛亮神机妙算,派下三路伏兵痛打落水狗,最后在华容道有意安排了关羽,并且他和刘备都知道关羽会放了曹操。果不其然,关公感念曾经的恩德,义释曹操。诸葛亮给刘备的解释是夜观天象,曹操命不该绝,刘备称赞其神机妙算,无所不能。
实际在历史上明明是追击晚了,让曹操溜走,而诸葛亮如果真的那么说,估计刘备不顾什么三顾茅庐请来的也得把孔明当神棍咔嚓了。
四群英会
名士蒋干自告奋勇去江东说降周瑜,人刚到周瑜就算到蒋干此行的目的,于是把话给他堵死,同时设下群英会招待蒋干,佯醉让蒋干自以为得计,结果害死了蔡瑁和张允。
历史上蒋干确实称得上名士,是曹操派他出使。他一开始就料定周瑜不会降,所以在见识了周瑜心如磐石之后,再没废话,如实回禀曹操。蔡瑁和曹操是发小故交,在荆州地位又极高,曹操怎么可能轻易把他杀了?
三武乡侯骂死王朗
为了衬托诸葛亮,老罗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这次倒霉的是王朗。很多人认为前期在孙策征江东时出场的王朗和这个王朗是两个人,这是错误的,王朗只有这一个,刘岱和马忠才是两个(刘岱被毛本三国改错了)。
王朗倚老卖老,不知道哪来的自信,出马试图说服孔明,结果被“不讲武德”的诸葛亮一顿人身攻击给骂死了。
历史上王朗从早期当太守到后期出仕曹魏,都颇有人望、地位,根本不可能做这么二的事。
二捉放曹
在这之前的曹操表现的深谋远虑、为国尽忠,可是在陈宫捉放曹之后,曹操本质暴露的杀了吕伯奢全家,并说出了那句将自己打成反派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也因此离曹操而去,最终吕布兵败时依旧宁死不降。
历史没有什么正反派,只有立场与观点的不同,所以这些并没有发生,陈宫与曹操反目是日积月累的,导火索是曹操斩杀了名士边让。
一空城计
又一次神化诸葛亮所虚构的经典故事,凡是知道《三国演义》的人,估计没人不知道孔明弹琴退仲达的这出空城计,尽管现在对这个问题各种强辩来将其合理化,比如电视剧《军师联盟》。这个解释相对合理,但其实也经不起推敲,此时的司马懿远远达不到需要忌惮、功高震主的程度,所以没有必要养敌自保。
这个精彩的桥段其实漏洞百出,司马懿完全可以派人放箭,直接把城楼上的诸葛亮射死。当然了,演义什么事都能发生,魏延都能与司马懿大战三合后诈败,成功引司马懿来追,所以空城计的出现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