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篇文章,会让普通观众对三国的故事性多一层了解,会让编剧或网络小说作者对故事技巧多一层认识。
假如尽可能照顾原著,仅就原著里人物所具备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毫不犹豫地说,肯定是刘备的收视率最高。
仅从故事规律的角度,说说刘备在原著里所具备的5个“爆款故事必备因素”吧。
三英战吕布1、三人之中,只有刘备符合“屌丝逆袭”的条件。
世界上的故事原型套路,比较受欢迎的也就几种,而“屌丝逆袭”是最主要的一种,比如农夫逆袭了公主,丑小鸭逆袭了王子。“逆袭”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这个星球上无论在什么时候,平民大众肯定是主要受众,百姓们都有个“逆袭”梦想,都有代入故事去实现梦想的心理诉求。
刘备卖草鞋,连布鞋都做不起,这是典型屌丝啊;关键是这位刘氏屌丝又有个童话般的背景,他居然是中山靖王的后代,只是到他这一代落魄潦倒了,人物前史更具戏剧性。
刘备洞房续佳偶2、三人之中,只有刘备具备爱情戏的可能。
谁能不假思索地说出曹操、孙权这两人的老婆叫什么名字?可是刘备不同,谁都知道他有糜夫人和甘夫人两个老婆,家庭內的争风吃醋是能写出很多喜剧情节的。关键是,他后来又有个老婆叫孙尚香,而尚香小姐又正好符合公主身份,典型的“农夫和公主”套路。而这个套路里又有更戏剧化的元素,那就是”尚香嫁刘备”竟然还是一场政治阴谋,是仅次于貂蝉吕布董卓的政治阴谋。刘、孙这条爱情线,可谓是“喜剧悲剧两门抱,爱情和悬疑不挡”啊。
3、刘备,只有刘备,最符合爆款故事必备套路“英雄之旅”的几种要素。
西方的故事形态学专家发现,世界上所有的故事,归纳到最后,其实只有一个套路,即“英雄之旅”。《星球大战》和《狮子王》等票房爆款名作,其主创者都承认是受了“英雄之旅”的启发。
既然所有故事都是“英雄之旅”,那么也可以说曹操故事或孙权故事也算英雄之旅。但是细究起来,孙、曹两位的“英雄之旅”色彩不明显。
刘备的英雄之旅色彩明显,很多关键因素都很充分很直接。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英雄之旅需要具备“导师、助攻、担负使命、进入魔窟、夺回或赢得宝贝”等要素。下面就这几条英雄之旅要素,对三人进行逐个对比。
导师。曹操和孙权都算有导师吧,比如自己的智囊团;但智囊团这种群体,在戏剧性上,肯定不如指向明确、形象具体的个体导师,比如刘备的导师诸葛亮。
助攻。曹、孙当然也有助攻,比如曹操的许褚、典韦、夏侯惇,比如孙权的周、鲁、陆。但曹、孙都不如刘备的助攻人员,比如关张赵这三位形象更鲜明。
使命。刘备担负着“重扶汉室”的使命。而曹操却不具备这种重大使命,不被人骂“篡权”就不错了;孙权的使命最多是“保住和发展父兄之基业”,使命感不如刘备那么高大上,那么唬人。
进入魔窟。曹操还有一点,比如中计,被吕布或者马超等人刺杀,但他进入魔窟时,力量对比不悬殊,悬念和紧张气氛不强;孙权好像就没有进入魔窟的时候。而刘备不同啊,他随曹操进入许昌,是典型的进入魔窟吧;他在荆州有两次被刘表的內弟蔡瑁暗算,也是典型的进入魔窟吧?他的入川也是典型的跨越边界进入魔窟吧?
刘备进位汉中王夺回或赢得宝贝。建立愿望之后,再实现愿望,这样的“赢得宝贝”才更鲜明有力。前面已经说过,曹操和孙权很高大上的政治理想,没有建立很强的愿望,也就没有很感人的“赢得”。而刘备要重扶汉室,他建立愿望时正卖着草鞋,实现愿望时却成了蜀汉的皇帝,这两者的差别极大,而且因为他是“传说中的汉室宗亲”,他的称帝算是夺回了宝贝。虽然夺宝贝的过程中,很多百姓因战乱倒霉,但是在“统一意识”比较强的地区,观众们多不具备“战争危害与否”的价值观,他们只觉得刘备是明显夺宝成功。
4、人物塑造
人物性格的鲜明和有趣,孙不如曹、刘。总的来说,曹不如刘。
刘备耳朵大胳膊长,曹操白脸;刘备喜欢哭,曹操喜欢笑;在相貌特征和性格特征上,刘备和曹操不分伯仲吧。但是在最能讨观众喜欢的一个方面,刘备有,曹操却没有。
刘备多次救猫咪啊。
徐庶走马荐诸葛编剧界有本流行读物叫《救猫咪》,书的总体质量一般,仅有一个特长,就是教编剧们在塑造人物时,假如想让观众尽快喜欢上谁,就让那个人物去救猫咪。比如刘备,一遇到损害别人的事儿就不忍,就哭,这都有些救猫咪的意味,比如他骑着的卢马,别人说骑这种马不好,让他送给别人,他不肯让别人倒霉,还是自己骑;比如他送徐庶去到曹营,比如他从新野逃难时带着很多老百姓(真想救百姓,自己不折腾好不好?可是很多观众一般不会考虑这么多,只看重他带百姓逃亡这点)。而曹操呢?为什么对他很有争议,甚至是被骂成奸贼,因为他救猫咪的次数太少了,假如当时郭嘉或者荀彧能给他讲讲剧作技巧,多救几次猫咪,那曹操的形象会有大幅提升,可惜曹操除了有“割发代首,爱护百姓庄稼”、“惩罚告密者”、“烧掉手下官员的通敌书信”等少数救猫咪事例,更多的时候简直就是虐猫咪,比如在徐州地区屠城,误杀吕伯奢一家后还讲歪理邪说给自己辩护。孙权呢,虽然这人不残暴,可还真一下子想不起来他救过什么猫咪。
从这点来看,刘备故事在主题思想上也会高于曹操和孙权了。刘备虽然为实现个人野心把很多百姓拖入战争,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可以让刘备甚至是借曹操反思这样的一个主题论点:“可能是为了面子为了笼络人心去救猫咪,但是动机不纯的好事做多了,能实质性地惠及他人就好;能顾忌面子就是还有羞耻心,没有羞耻心就没有底线,即使是虚伪也要好于无耻”。
刘备三顾茅庐5、在原著里,刘备个人对个人的小场面戏份多曹操一些,并且远超孙权。
在小说里,大型场面都不好看,能少写就少写。比如“赤壁之战”时,作者没有趁机使劲写大场面,而是使劲写“周瑜反复暗害诸葛亮”。再比如,官渡之战场面虽大,但在戏剧性上肯定不如“关羽战黄忠”这种单打独斗。
在影视剧里,因追求视觉效果,肯定需要些大场面,但也不宜过多。两个人物在一间屋子里吵10分钟,观众能看得津津有味;可是一群人和另一群人混战10分钟,观众很容易走神,关键是拍摄成本还高。
刘备参与的有一定长度且线索完整的情节,能一下想起好几出,比如参与打督邮、马跳檀溪和三顾茅庐、东吴娶亲。曹操的小场面戏也有不少,比如刺董卓、误杀吕伯奢一家等,以及一些碎片化的小场面,但论完整性和长度,不如刘备。孙权在这方面,远不如刘备和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