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年—年10月8日[1]),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以上是百度百科对诸葛亮的解释,其中不乏军事家之说,而后世一提到诸葛孔明,那就是智慧的代名词。经常会有人被形容为“子房在世,诸葛重生”。今天,笔者就结合史料,来看一下历史上的诸葛亮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物。
先看政治才能,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套用现在的说法,按照民间形象,他应该是一个历史级的政治家,起码在同时代,他是出类拔萃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隆中对,刘备在遇到他之前,一直对自己的政治主张十分的模糊,属于走到哪想到哪,可是,诸葛亮来了之后。明确的提出了三分天下的主张。从三分到归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霸业前景。匡扶汉室,也是指日可待。
那么,这个主张是诸葛亮独有的吗?显然不是的,在历史上,孙权集团的鲁肃,曹操集团的郭嘉,都提出过类似的主张。而鲁肃,是民间形象被误读最厉害的人物之一。他应该是一位非常不错的政治家。起码,不像《三国演义》中演绎的那个样子。是一个老实人。
影视剧中的诸葛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可以提出这个理论,或者说提出这个方案,原因很简单,在曹操的官渡之战结束后,三分天下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当时的三股最强大的势力其实是孙权、曹操和刘表,那时候的刘备还处在逃难当中。所以,笔者认为,三国是乱世,当时的士人应该很多。具有一定政治敏锐度的士人应该也不少。所以,提出这样的主张并不是那么难。还有一点最重要的。诸葛亮在荆州士人集团内有很高的威望,这些士人应该定期集会。诸葛亮提出三分天下的学说,也有可能是被当时的士人所影响。所以,诸葛亮应该是有很不错的政治才能。也许比较出众,只是和他的历史地位并不相称。
再看军事,空城计,火烧博望坡,借东风等等一系列的战争或者战役,都说明诸葛亮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军事家。可惜的是,笔者阅读了很多材料之后发现。在比较权威的史书《三国志》中,并没有空城计的记载。其实,从《三国演义》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当时的司马懿已经可以听到诸葛亮的呼吸之声,这么近的距离,按照当时弓箭的射击距离,用弓箭把诸葛亮射死应该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还有一点,当时的城池并不算大,如果司马懿怕中埋伏,派一支突击队进去侦查一下就可以了,没必要逃跑吧。这个故事其实是神化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其实,诸葛亮在蜀汉建国之后,五次大规模的北伐都徒劳无功。这也可以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他的军事才能。而更重要的是,当时的经济中心还在北方。如此大规模的北伐,基本上行耗尽了蜀汉的命脉。诸葛亮死后,蜀汉被灭,诸葛亮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所以,笔者认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应该是比较有限的,在名将云集的三国时代,起码,他不是一个突出的军事家。借东风这
一个章节当中,诸葛亮披头散发的形象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壮诸葛而近妖”。
笔者并非吹毛求疵,只是在读历史的时候,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随意的展现出来,尽力的还原一下历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