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一集刘备如何洗脑关羽张

东汉末年,朝政衰败,外戚专权,宦官执政,民不聊生,终于爆发了黄巾起义。各州招贴告示募兵,在涿县市集上,刘备靠编席贩履为生,关羽靠卖绿豆为生,张飞开肉铺。毫无干系的三人是怎么走到一起的,这与刘备的细心观察,察言观色,抛砖引玉,引发共情有很大的关系。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在第一集中,刘备是如何“洗脑”关羽、张飞二人,收为己用的。

一、夸赞二人,拉近关系

在群雄割据年代,英雄被人夸赞时内心会受到极大欣慰,难得遇到慧眼识英才之士,激动无比。在市井,关张二人“大打出手”,刘备已观察许久,关羽将肉分与穷人,是个有义之士,张飞性情豪爽,好结交豪杰义士,欲成大事,这二人岂不是好帮手?遂出手止架,称道:某观二人,皆非常人。这一赞,对关张二人甚为受用,难得有慧眼识人之士。

二、析天下现状,闻二人打算

刘备析道:天下大乱,朝廷无力,群雄并起。现下黄巾造反,天下响应。

朝廷诏令各州郡募乡勇守备,是因力不能及,兵匮将乏,且有宦档掣肘之故,必将造成地方豪强割据之势,黄巾平定之日,必是群雄崛起之时,那时域中为谁人之天下,还尚未可尽也。只听关羽道因看不惯豪强欺压百姓,怒杀之,已亡命江湖五六年,感慨空有一身本领,报国无门,准备从军,效命疆场,即使马革裹尸,不枉男儿七尺之躯。张飞听罢,道大丈夫正当如此,意与关羽同去从军。

三、吊起好奇心,抛出身世

听完二人打算,说道:像二位这样的英雄,正是用武之时,何必非要屈身受制于他人,岂不闻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也。

二人听罢这番见闻,对刘备佩服有加。接着道有一人,乃汉室宗亲,其祖先中山靖王,乃孝景帝第七子,因变故其中一支族人流落到涿县定居在楼桑村。此番言论,勾起了二人的好奇心,张飞听到立马接道:古桑庇护人家必出贵人,关羽问道:此人贵为帝胄,何不想光复祖业,重振家风。

刘备道:他十五岁游学四方,寻师访友,常思上报国家,下安黎民,到现在只能空怀壮志,心怀滴泪。张飞性子急问此人是谁,刘备道正是在下。

四、道志向,引发共情,道短缺,寻求帮助

身世揭开,刘备继续说道自己要招募乡勇,讨贼安民。

张飞感觉贵人就在眼前:刘兄你说吧,让我怎么干?刘备说出财力不足,张称这有何难,俺颇有家资,愿与公同举大事。

听到此,关羽因遇贵人而高兴,又感觉自己帮不上忙垂下了头,刘备道: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势单力薄,关羽恐英雄无用武之地,忙道:如蒙不弃,某愿相随。

有了资金担当和技术担当,刘备连忙道:二位英雄真是雪中送炭,肝胆照人。

五、结义

“寻得志同道合之士,淘尽狂沙,时间真金,天可怜见,将你二人赐与刘备,备欲与你二人结拜为生死兄弟”。

听罢,张飞泪目:俺早有此意,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有你带着俺,大事定能成功啊!

关羽也不落后,称道:关某虽一介武夫,亦颇知忠义二字,正所谓择木之禽,得栖良木,择主之臣,得遇明主。

从今往后,关某之命即是刘兄之命,关某之躯即为刘兄之躯,但凭驱使,绝无二心。

某誓与兄患与共,终身相伴,生死相随,有逾此言,天人共戮之。张飞跟道俺也是啊。

遂一同前往桃园结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