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为什么受国人追捧,该怎么读

中科医院 https://yyk.39.net/hospital/86297_lab.html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其文笔简练,描写生动,人物刻画典型,总体结构丰满,尤其描写战争和计谋场面,更是栩栩如生,引人入胜。但是,这就是名著的标准吗,换句话说,《三国演义》就凭这些当选四大名著吗?

图片转自网络。

笔者个人看来,论艺术思想,《三国演义》比其他三大名著要逊色很多,关键在于,它比其他三部,少了对人类终极价值观的追问和反思,少了对人类前途命运的关怀和瞻望。《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包括《聊斋志异》等,都以超凡洒脱的视角,记录一些人追寻最终理想,探寻人类命运前途的终极思考。但这些,《三国演义》里没有,有的只是如何迎合所谓帝王之胄,如何消灭异己,成就自身。更有些幼稚的是,《三国演义》即便追捧权力路线的斗争,通篇是在按照作者的一厢情愿来唱戏,也不如《资治通鉴》、陈寿《三国志》来的更接近历史原貌,不如它们更能体现三国风云的沧桑变迁。

图片转自网络。

可是,国人喜欢《三国演义》,主要一是这部书以汉室帝胄刘备为尊,捧刘抑曹,迎合了大部分中国老百姓的胃口––明明汉室刘家的天下,凭什么曹操孙权出来闹事?诸葛丞相六出岐山,姜维大将九伐中原,首先就天然披上了正义的化身。二是这部书弘扬了刘关张兄弟手足之情,并把这种情谊作为开创荆益巴蜀大业的基础。这种情感维系的组织可能局部存在过,也可能暂时获得红火瞬间。在基层民众缺乏安全感归宿感的封建社会里,普通民众自发建立这样的组织,保护自己起码的权益不受侵犯。但是,靠这种情义维系政权,现实是靠不住的。《三国演义》不过是按照国人心理,塑造了一个以兄弟情为纽带的政权组织,然而也给人制造了更多假象。

转自网络。桃园结义,只存在世外桃源。

不管怎么说,《三国演义》总是一部文学性艺术性超凡的文学名著,我们可以欣赏对人物的刻画,可以欣赏对场景的描绘,可以欣赏完美的语言和作品架构,可以因为他那首经典的开篇词引发无尽遐思。但是,读《三国演义》,一定要保持一种警惕,这在读其他名著时是不必要的。第一,不要相信这就是历史。刘备没有书中尊崇的那么高尚,曹操也不是篡取正义权力的奸贼,一切都是割据势力政治斗争,不要用道德观点评价代替政治生活的利害判断。第二,书中过于渲染了兄弟结义深情在维系政权起到的作用,什么关羽张飞坚决支持刘皇叔云云,那都是建立在人类最朴实的性情推断上。这种描写迎合了国人的口味,但掩盖了人性真相。大概进入文明社会之后,靠所谓兄弟情义打天下,几乎没有成功可能。甚至这种私人情义维系的组织,和现代企业理念是完全相悖的!倒是《资治通鉴》记述很清楚,一旦说某两人相善,那么坏了,下文相善无比的好兄弟肯定你死我活,不可开交,一旦两国会盟,肯定杀心自起,四面埋伏。

转自网络。夸大虚构描述比比皆是。

《三国演义》还是要读,总归要明确,不能盲目读,不能相信这就是历史,更不能相信私人情义在创功立业中起到的作用。不能迷信读,书中描写很多奇计良谋,都是很理想情景下产生的效果,根本给就不符合历史事实、逻辑事实,有些情节就是为了突出刘备诸葛亮的英明而刻意设计的情景––似乎他们无所不能,别人都是被牵着鼻子走,一步步往坑里跳。真要了解三国风云历史,可以读《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小说可以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就是不能当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1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