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现在小学就要求的必读名著之一,与《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合称为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而来(《三国志》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是记叙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的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但是之所以说它的来源正是为了说明《三国演义》只能算是小说,其中记载的事件确实是存在但与书中所写的不一定是一样的,书上对于一些事情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夸张成分。
三国策《三国演义》的整个背景是在东汉末年开始,当时皇帝昏庸无道,最后爆发了大型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而后曹操,刘备,孙权大力扩张实力,也就有了著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三顾茅庐”“诸葛亮舌战群儒”“借东风”等一系列流传盛广的事件。当然正是通过这一系列事件,许多读完《三国演义》的读者们就都把诸葛亮当作“神话”觉得他的能力和他的智谋一样让人自愧不如,使得许多人感慨无法与之比肩。
三国演义那么《三国演义》究竟与三国时期真实的历史差距有多大我们可以从几件事情来看。
①桃园三结义
桃园三结义《三国演义》中最让人羡慕的就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兄弟之情。他们在桃源结拜立下誓词,并且真的做到了,在种兄弟放在现代也是少有的。《三国演义》中关于桃园三结义的原文为“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节选部分)。
刘备关羽张飞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让后世极为羡慕的兄弟在真实的史书中并没有关于他们结义的记载只是说他们之间感情胜似亲兄弟而已,《三国志》关于关羽,张飞的记载“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张飞字翼德,涿郡人也,少与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可见其实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并没有桃源三结义,但是从《三国志》的原文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感情甚深,堪比兄弟只是少了一个过程。
②关羽的兵器——青龙偃月刀
青龙偃月刀阅读《三国演义》时经常看见关羽拿着他的青龙偃月刀大杀四方,现在还有“关公面前耍大刀”这句歇后语。《三国演义》中对于关羽和青龙偃月刀的描写有“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酣战未能分胜败,阵前恼起关云长。青龙宝刀灿霜雪,鹦鹉战袍飞蛱蝶。”“只见云雾之中,隐隐有一大将,面如重枣,眉若卧蚕,绿袍金铠,提青龙刀,骑赤兔马,手绰美髯。”可见青龙偃月刀和关羽可以说是已经合二为一了。
但据史书记载当时人们使用的刀是环首刀并且《三国志》中有一描述为“曹公使张辽及关羽为先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这其中的刺让人更加觉得关羽使用的是戟,矛,所以的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其实是不存在的。
③温酒斩华雄
温酒斩华雄《三国演义》中一大名场面就是关羽温酒斩华雄了,原文为“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后人有诗赞之曰: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咚咚。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可以看出关羽斩华雄的场面极其壮观。
孙坚但是华雄真的是关羽所斩吗?《三国志》中有一段原文为“茂困迫,下马,以帻冠冢间烧柱,因伏草中。卓骑望见,围绕数重,定近觉是柱,乃去。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可以看出华雄是由孙坚所杀。
《三国演义》毕竟是由《三国志》所改不能算是正史,除上述的几个与正史不符以外还有许多,故而其中的诸多故事都不能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