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老实吗?初看刘备性情温和,携关张二人逐鹿中原,多次遇挫,缺心怀壮志,谋人谋事谋天下,终成一番事业。细看刘备性格,心肠软,遇汉献帝受衣带诏而哭,立志匡扶汉室,此是老实忠诚之人。穷途末路之际,被曹操收留,煮酒论英雄之际,险些被曹操识破雄心壮志,后遇机缘,谋得帅兵出征的机会,于是反了。
试想,按一般人的人生规划,择业到曹老板门下,却挖人家墙角,还要对着单干,目的只有一个,为了政治上的目的,匡扶汉室,不让曹操得天下。但是他的理想信念决定他的行动,即使在可能被曹老板惩罚的前提下,他也要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而拼搏。可见,刘备虽有妇人之仁,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承担着被诛杀的风险,拿起武器干革命。如果他性格顺从、软弱,胆小怕事,是个老实人,就会留在曹操营帐里当一名旱涝保收的干部,终老一生,安享一世,不担风险,不承压力,做个逍遥自在的打工者。但刘备选择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个选择正是他的志向是他不安于现状、励志图强的表现,他勇于进取,敢于奋斗,所以吸引了身旁关张赵黄马等一般人的帮衬,凝聚了诸葛这一三国顶尖谋士,使得孔明七出岐山,身死五丈原,仍不忘实现先帝遗志。
一个人性格的成因,不仅仅单纯是环境和先天造成的,还有远大志向的影响,如果内心怀揣着想要达到的目的理想,他的潜意识就会朝这个方向努力,不成功都难。
刘备的识人是一绝,辩忠奸,识人性,三顾茅庐而遇诸葛,留赵云,知马谡,懂魏延,三军帐下,谁可用,一个萝卜一个坑,安置到位,特别是五虎上将的分封,极有策略,将新旧都捆在了一起,都是兄弟,然后论功论资排辈,成为一支重要的战斗力量。
知人者智,能洞悉人心的人,顺应规律,言行合乎人心,不由得不服,不由得不立威。因此,他有知人这个能力,就不是无底线、无原则、受欺负、软弱的老实人,而真正如曹操评价的是“天下英雄唯使君与孤尔”。
反观鲁肃,受孙权委派,找刘备要荆州,诸葛早猜到其来意,和刘备唱双簧,老实人鲁肃眼观耳听而信其真,因为鲁肃不会猜忌别人只是逢场作戏,将刘备的哀求误认为是真,蒙蔽了双眼,容易轻信别人,而没有从实际战略的、利益的角度考虑,心太软,嘴一松就答应了刘备和诸葛的要求。结果到江东,反受到领导孙权的批评。
一个实诚人,在谋略三国时代,被蒙蔽的团团转,鲁肃是一个好人,是一个老好人,但不是一个明智人,不懂人心人性造成他虽有苦劳,但很少有功劳,即使当时孙策遗言,让孙权遇事外问周瑜,内问子敬也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