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向从容,为何张苞死

诸葛亮的名字耳熟能详,在《三国演义》中,几乎是一位无所不能的存在。鲁迅对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评价是,“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本就智慧了得的诸葛亮,在罗贯中的妙笔下,更具备了几分仙气,纵观整部《三国演义》,诸葛亮神机妙算,运筹帷幄,无论是舌战群儒,或是领兵打仗,诸葛亮对上任何人,他总能从容应对。诸葛亮虽然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却也不是无敌的战神,在他使用空城计之时,其实就已经显露最初的疲态,他失策了,这一计虽然,却是他一生中罕见的被迫用计。《三国演义》中,张苞之死让诸葛亮吐血根据《三国演义》的情节来看,诸葛亮不仅被司马懿逼迫用计,而且在北伐期间还因为一件事而口吐鲜血。有人自成都来,说张苞身死。孔明闻知,放声大哭,口中吐血,于地,众人救醒。孔明自此得病卧床不起。——《三国演义》从这段文字来看,我们能够清晰的了解到,让诸葛亮吐血昏厥之事是张苞之死。张苞是何人,在《三国演义》中是张飞的长子,能征善战,与关兴二人结拜为异姓兄弟,成为继关羽、张飞之后,将二代中的顶梁柱。张苞与关兴二位小将神勇无敌,隐隐有张飞、关羽的风范,在人才凋敝的蜀汉之中,给人们带来无限遐思和安慰。在诸葛亮二次北伐时,有一场好戏上演。诸葛亮率军北伐魏国,剑指武都与阴平二郡,魏军主帅司马懿自知难敌诸葛亮,主要采取守势,希望坚持到蜀军补给不支而自行撤退。对于诸葛亮的步步紧逼,司马懿决定派兵援救武都与阴平二郡,带兵的将军是郭淮、孙礼,二人得令后遂带五千兵急驰救援二郡。令郭淮、孙礼二将没想到的是,他们支援的二郡在他们到来之前已经被蜀军攻陷,而且在他们支援的路上,诸葛亮早已设下伏兵。蜀军阵营率队冲杀在前的四将,便是王平、姜维、关兴、张苞。他们一路冲杀,对曹魏部队进行收割,郭淮、孙礼二人即刻溃退,弃马登山。张苞立功心切,冒然追击,不想意外发生,跌入深涧,以头撞山石,导致重伤,送回成都。不久后,噩耗传来,孔明“放声大哭,口中吐血”。张苞之死,何以使孔明如此伤痛?“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对这句话耳熟能详,同时也有很多人对这句话有所误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蜀汉中已经没有能征善战的大将,只能让已经年近八十的廖化来充当先锋了,而不是表达廖化无能。可见,在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之后,蜀汉的武将再也没有这种超一流水准,甚至青黄不接,连可用之才都没有。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了表明诸葛亮吐血的原因,选择借用后人诗句的手法:悍勇张苞欲建功,可怜天不助英雄!武侯泪向西风洒,为念无人鞠躬。在所谓的后人诗句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诸葛武侯此次因张苞之死而大吐鲜血,其原因乃是“无人佐鞠躬”。正因为蜀国的人才凋零,诸葛亮屡次北伐十分吃力,既定的策略和战术无法有效达成,好在张苞、关兴成长起来,可以辅佐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使他再次看到北伐成功的希望。然而,张苞的意外身亡,在无形之中增加了诸葛亮北伐成功的难度,原本就困难重重的北伐大业,诸葛亮已经是苦苦支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此刻张苞身亡,犹如断诸葛亮一臂,北伐中原,匡扶汉室更加遥不可及。造成诸葛亮吐血的原因,北伐无望,愧对主公是其一;怀念张飞,视古人之后的张苞如同爱子,如今痛失,心如刀绞,愧对张飞是其二;对于“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来说,于公于私,张苞的死都对他产生巨大打击。所以,诸葛亮一时间难以释怀,导致吐血昏厥。诸葛亮的这一次“情难自已”,也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于蜀国走下坡路和最终蜀国国灭结局的一个预示。真实历史中的张飞的儿子真实历史中,万人敌张飞也确实有一个长子名为张苞。在《三国志》中对于张苞的记载十分简练,“长子苞,早夭。”根据正史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张苞确有其人,而且是张飞的长子,早亡。不过张苞并非是在童年就夭折了,因为从随后的记载当中,可以看到张苞有一个儿子。张苞儿子张遵,为尚书,随诸葛瞻守于绵竹,与邓艾交战时,战死。——《三国志》张苞的儿子叫张遵,官职是尚书,结局是与邓艾交战战死。这一段记载可以表明,张苞是“早夭”,不过却是在结婚生子后离世。在《三国志》中,除了提到了长子张苞,还提到了张飞的次子张绍。“次子张绍,继承张飞爵位.官至侍中、尚书仆射。”由此可见,张飞死后爵位是由其次子继承,根据当时的继承规律,说明在张飞死的时候,他的长子已经不在世了,所以才由次子继承爵位。由此推断,张苞死于结婚生子之后,又死于张飞离世之前。根据史料记载来看,张苞不可能跟着蜀军伐吴,更不可能跟着诸葛亮北伐,他早已经不在了,只是后世的人们希望张飞能够后继有人,“虎父无犬子”,继承张飞遗志,继续为蜀汉征战。相较张苞而言,张飞的次子张绍活得更久,只不过让人失望的是,他并没有遗传父亲的基因,不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将军。张飞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儿子是张苞和张绍,俩女儿都是刘禅的皇后。张绍的地位在蜀汉得天独厚,皇亲国戚,依靠张飞的余威,在蜀汉任职侍中、尚书仆射,是实实在在的蜀汉重臣。可惜的是,在史料之中没有张绍带兵出征的记载,即便是张遵与邓艾战死时,他也没有出现。显然,张绍不是一个“万人敌”,甚至连一个武将都不是。张绍出现在正史当中时,是以蜀汉使臣的身份出现,带着刘禅的降书和印玺去魏营找邓艾投降。张绍最可气的是,带着邓艾回书去见刘禅之时,还不忘“细言邓艾相待之善”,要知道,邓艾可是杀了张苞之子张遵的仇人啊,如果张飞泉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感想。后来,张绍跟着刘禅一起投降,心安理得的享受起富贵生活了。张苞在《三国演义》中的出现,填补了人们对于将门之后的遗憾,使得虎将张飞在小说家虽死犹生。所以,张苞之死,让诸葛亮遗憾、绝望、悲伤,终于这些负面情绪压得诸葛亮喘不过气来,喷出一口鲜血,昏厥过去。犹记得刘关张与诸葛亮纵横天下,令天下群雄为之侧目,谁想到,最终只落得悲凉!参考资料:《三国演义》《三国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