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应该知道:罗贯中是我国元末明初的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的作者。今天,我们就在叙述罗贯中人生故事的同时,来介绍下他文学创作的成功经验,即只有不断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才能创作出读者喜闻乐见的佳作,还可以让其流芳百世。罗贯中相信罗贯中的成功创作经验能给爱好文学的您有所启迪。一.人生简历罗贯中(约年-约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7岁开始,在私塾学四书五经;14岁时因母亲病故,只能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但是罗贯中对商业不感兴趣,在父亲的同意下,他到慈溪随当时的著名学者赵宝丰学习。元代中期,由于灭宋战争的创伤逐渐平息,社会的经济、文化重心也开始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使得南宋的故都杭州不仅成为人口云集、商业发达的繁华城市,也成为戏剧演出和“说话”艺术发展的重要中心。而且不少北方的知识分子,如关汉卿、郑光祖等人,都先后搬迁到了杭州一带。大约在公元~年间,罗贯中来到了杭州,因为他对民间文学极其喜爱,必然受到这一社会潮流的影响,所以很想成为小说兼杂剧作家。因此来到了这里,他自然就不愿离开远去了。罗贯中像元惠宗至正十六年(年),罗贯中辞别老师赵宝丰,到农民起义军张士诚幕府做事。第二年在罗贯中的建议下,张士诚打败了朱元璋的部下康茂才的进攻。同年,张士诚的弟弟兵败被元朝俘虏,张士诚只好投降。降元后,张士诚贪图享乐。到至正二十三年,张士诚看到元朝没落,又再次称王。包括罗贯中在内的许多幕僚都建议暂缓称王,但是不被张士诚采纳。罗贯中自此对张士诚失去了信心,返回老家太原。至正二十三年(公元年)九月,他再次北上,到至正二十六年,罗贯中又回到了杭州。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罗贯中也曾参与其中。所以,后来明朝建立后,由于曾与朱元璋为敌,罗贯中不得不放弃了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将其全部尽力转为发愤著书上来了。罗贯中剪纸画大约在公元~年间,罗贯中活了七十岁,在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里庐陵(今江西吉安)逝世。二.提升作品艺术价值,积累丰富创作经验首先,罗贯中认为文学作品只有让普通百姓喜闻乐见,才能有其生命力。这从他作品的特色与特点就能充分体现出来:罗贯中的章回小说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他的章回小说在体制上得以定型的同时,在艺术表现方面也日趋成熟。其作品特点为:成书过程从历代集体编著过渡到个人独创;创作意识从借史演义,寓言寄托,到面对现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