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三国演义属于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使得后人对三国那段历史更有兴趣,这是不能否定的。可是罗老先生褒刘贬曹,很多东西演绎的胡说八道,让很多英雄蒙冤至今,这就让人不能忍了。今天,我们聊聊那个所谓“脑后生反骨”的魏延。根据罗贯中《三国演义》的描述,诸葛亮死后,极其恐惧魏延会谋反,于是设计若干,最后除之。可是,我们仔细看孔明先生为了安然退兵所做的最后部署“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如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这里面要杀魏延了吗?这里面说魏延必反了吗?其实,小编认为诸葛亮这位老先生在用人的本事上跟刘备相差甚远,比如马超,刘备终生不予重用,刘备死后诸葛亮立马给了兵权,结果证明马超被严重高估;比如马谡,刘备一再提醒诸葛亮此人不堪大用,刘备一死,诸葛亮派去守街亭,最后不过是给后人留了个“失空斩”的京剧名篇;比如魏延,刘备不用三弟张飞而用魏延做汉中太守,结果诸葛亮居然把这一方守将拿来做先锋。当然,最后魏延是被以谋反的罪名被夷灭三族。可是,这罪名是与魏延有私仇的杨仪强加的。而杨仪与魏延的私仇太深,深到吴国大帝孙权都知道两人不合。其实,如果魏延要是真想谋反直接去投奔了司马家族就行了有必要火烧褒河栈道吗?要真谋反当时砍下姜维,杨仪二人的脑袋是没任何问题的,可是他砍了吗?就算魏延和他儿子逃命的时候也是往汉中方向跑,而不是敌营的方向。这些举动都证明了魏延完全没有谋反的心。文章最后,回味一下魏延选举汉中太守时对刘备说出的豪言“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