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脑洞大开,刘备有点尴尬,三国演义

“次日,献帝设朝,操表奏玄德军功,引玄德见帝。玄德具朝服拜于丹墀。帝宣上殿,问曰:“卿祖何人?”玄德奏曰:“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刘雄之孙,刘弘之子也。”帝教取宗族世谱检看,令宗正卿宣读曰:“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刘备乃刘弘之子也。”帝排世谱,则玄德乃帝之叔也。帝大喜,请入偏殿叙叔侄之礼。帝暗思:“曹操弄权,国事都不由朕主,今得此英雄之叔,朕有助矣!”遂拜玄德为左将军、宜城亭侯。设宴款待毕,玄德谢恩出朝。自此人皆称为刘皇叔。”这是《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曹阿瞒许田打围董国舅内阁受诏》的一段,刘备与献帝是“帝排世谱,则玄德乃帝之叔也。”刘备从此成了“刘皇叔”,这个说法正面凸显了刘备汉室血统的正统化,让刘备在《三国演义》中拥有了一个超然的地位。《汉书》记载:“孝景皇帝十四男”。其中,第六子长沙定王刘发,他的后代有一个是光武帝刘秀,中山靖王刘胜,就是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先祖,皇十子刘彻,就是我们熟知的汉武帝。《三国志刘备传》中说:”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三国志》的史料是比较真实的,应该说刘备的履历出身是确实的。但是,有点奇怪的是,刘备获得蜀中,立庙祭祀祖先的祭祀对象。《先主传》章武元年夏四月,大赦,改年。以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置百官,立宗庙,袷祭高皇帝以下。袷祭高皇帝以下就是说刘备祭祀从刘邦以后所有的汉代帝王,这其实和古代的祭祀礼仪不和,刘备应该祭祀的是景帝刘启-中山靖王刘胜-刘胜儿子刘贞等自己这一支系的历代祖先。刘备远祖刘贞沦落为平民后,家族谱系就已不可考,所以《三国志》述及刘备家世,就只能上溯到刘雄。从刘贞到刘雄已经过去二百多年,以刘备当时的情况下,做小生意糊口,谱系自然不会太明确,所以有古人说:备,中山靖王胜之陆城亭侯之后,然自祖父以上,世系不可考。”《三国演义》书中所说,刘备为汉献帝的叔叔更是子虚乌有,这可以从皇帝的谱系得出结论,按照罗贯中的说法,简略一下;高帝刘邦→文帝刘恒→景帝刘启→中山靖王刘胜→陆城亭侯刘贞→沛侯刘昂→漳侯刘禄→沂水侯刘恋→钦阳侯刘英→安国侯刘建→广陵侯刘哀→胶水侯刘宪→祖邑侯刘舒→祁阳侯刘谊→原泽侯刘必→颍川侯刘达→丰灵侯刘不疑→济川侯刘惠→东郡范令刘雄→刘弘→刘备。得出的结论是,刘备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九代孙,刘备是刘邦的第二十代孙。汉献帝的世系是,高帝刘邦→文帝刘恒→景帝刘启→长沙定王刘发→舂陵节侯刘买→郁林太守刘外→巨鹿都尉刘回→南顿令刘钦→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章帝刘炟→和帝刘肇→安帝刘祜→顺帝刘保→冲帝刘炳,刘保之子→灵帝刘宏→少帝刘辩,献帝刘协,汉献帝刘协是刘邦的第十七代孙,这样下来,汉献帝比刘备大三代。刘备不是刘皇叔,《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在设计这个场景时,也有可能在刘备得宗谱中多加了几代人,导致自己关于刘皇叔的情节设置不能成立,罗贯中写作时的小冲动,让刘备在这里遇到了一个大尴尬,其实刘备与汉献帝刘协的确切关系,现在的史料已经无法考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