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究竟是谁杀死的有可能是曹操和孙权吗答

公元年(建安五年),曹操和袁绍大战在官渡,当时已经统一江东的“小霸王”孙策看到许都空虚,想要对曹操的老巢发动突袭,迎回汉献帝。但是突如其来的一场变故让孙策殒命,使突袭许都的计划彻底泡汤,也让曹操喘了一口大气。原来孙策的父亲孙坚曾经在袁术手里为将,孙坚死后,孙策到袁术那里为将想要回父亲的旧部。后来孙策为袁术打了很多胜仗,但是袁术这个人光顾着让自己的心腹得好处了,孙策什么也没有。孙策的手下向他建议,从袁术手里借兵趁机收取江东自立。袁术看出了孙策对自己的不满,可是他觉得孙策到江东并不能成事,因为江东军阀实力派很多。于是袁术只给他配备一千多的士卒及相应的军需品,战马几十匹,另外还有一些孙坚的旧将愿意跟随孙策平定江东。让袁术没想到的是,孙策有勇有谋,没多久就平定了江东。孙策在统一江东的时候,把吴郡的太守许贡打败,许贡战败后,跑到了余杭的许昭那里躲避灾难。大将程普建议孙策灭了许昭,但是孙策觉得许昭是个忠义之人,就放弃了对许贡等人的赶尽杀绝。没想到许贡是个小人,他看到孙策称霸江东心有不甘,于是他向曹操上表,认为孙策骁勇善战,如果放任孙策势力坐大,对汉室江山以及曹操来说将终成大患,提出以皇命召孙策进京的主张,这样可以防止孙策做大。许贡上表於汉帝曰:“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宜加贵宠,召还京邑。若被诏不得不还,若放於外必作世患。”《江表传》不得不说许贡这一招很高明,曹操如果以汉献帝的名义召孙策,孙策去了必死,不去就是公然抗旨,江东当时还不稳定,必然有军阀以这为借口攻打孙策,这样许贡就可以获利。不过许贡的奏表没有到曹操手里,反而被孙策截获,孙策当然要质问许贡,许贡却说不是自己写的,孙策大怒杀了许贡。然后,孙策也没有在意,继续开始准备攻打许都。可是许贡之前有养门客的习惯,所以许贡被杀后,有三个门客想着为许贡报仇。孙策究竟死于谁手?建安五年(公元年)四月四日,孙策在丹徒山中打猎,因为孙策的马骑的比较快,后面的侍卫都没有跟上了,孙策这时属于单枪匹马。突然孙策看到前面有三个人,孙策问他们是什么人?这三个人是许贡的门客,故意在这里要杀孙策,他们说:“我们是韩当的士兵,在这里射鹿。”孙策觉得不对啊,韩当是自己的部下,他的兵我都认识啊!于是孙策可能感觉到对方的杀气,所以先下手为强,一箭射死了一人。然后剩下的两人对孙策进行还击,其中一箭射到了孙策脸上,伤的很重,但是后面赶来的侍卫直接把剩下的两人杀死。身受重伤的孙策于当天晚上就去世了,去世前把位置传给了孙权,并且让手下大将和心腹辅佐弟弟。这个是《江表传》上面的记载。关于孙策的死,在《三国志》上面和这个记载差不多,《三国志》上面记载的比较简单,就是孙策单枪匹马的外出,在路上遇到许贡的门客,然后门客射中了孙策。《江表传》只是对这个事情写的更加详细。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三国志》其实孙策的死还有很多说法,例如《吴历》中记载载:孙策受伤后,医生告诉他好好养伤还是可以好的,但是要一百天不能剧烈运动。这直接就难为“小霸王”了,他拿过来镜子一看自己帅气的脸变成了如此模样,气的伤口迸裂,当夜死去。还有就是流传比较广的,像《三国演义》和《搜神记》中,孙策是因为杀过一个术士于吉,后来孙策受箭伤,老是能看到于吉的影子,于是气愤之下伤口迸裂而死。其实还是《三国志》和《江表传》中的记载靠谱,孙策就是被许贡门客射中面部不治而死。但是后来有人分析,孙策是被曹操派人假扮许贡门客刺杀了孙策。理由是曹操谋士郭嘉曾经说过孙策肯定会死于“刺杀”,但是这个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是曹操和郭嘉派人刺杀了孙策。如果郭嘉真的派人假扮许贡门客刺杀孙策,他肯定不会声张,这样高调的宣称孙策死于“刺杀”,肯定是为了安定曹操的军心。同时也是郭嘉对孙策为人的预测,郭嘉是三国比较有名的谋士,孙策为人勇猛,喜欢单枪匹马冲锋,确实容易出事,所以郭嘉才会这样说。还有一种说法孙策死于其弟孙权之手。理由是孙权当时已经成年,并且很有政治谋略,比较擅长权术,杀了孙策,对孙权有利。但是这种说法其实很荒谬,因为当时江东虽然被孙策打下来,但是还很不稳定,所以孙策死后,江东军阀就都起来叛乱。孙权杀死哥哥,其实对他也没有好处,再说孙权也不敢保证孙策死后一定会传位给他,毕竟孙策是有儿子的。另外,孙权当时在孙策阵营里威望还不够,也不敢这样算计哥哥,同时也不敢保证孙策死后,他一定能稳定住局势。也许孙策的死就是一场意外,孙策在三国时期也算是当世英雄,虽然《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曹操认为孙策“籍父之名,非英雄也”。但是正史中曹操是很忌惮孙策的,他听说孙策平了江东说:“猘儿,谓难与争锋”。袁术对孙策的评价: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不过孙策勇猛无敌,善于用兵,但是政治谋略和治国方面确实不如弟弟孙权。就像孙策临死前把位置传给了孙权,并且让张昭等人辅佐,还对孙权说:“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说明孙策和孙权确实不同,一个能开疆扩土,一个保境安民。不过孙策为孙家基业,提出由弟弟孙权继位(孙策儿子太小无法掌控局面),不得不说孙策还是比较明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