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微传记

白癜风诚信单位 http://nb.ifeng.com/a/20180331/6472849_0.shtml

  在中国年悠久历史中,三国时期的历史最为人熟知,这主要是因为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被写进《三国演义》的传奇历史人物,包括诸葛亮、曹操、司马懿、关羽、孙权、刘备、张飞、周瑜等。这些历史伟人究竟是如何留名青史的,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进而从他们身上汲取智慧。本文所要探讨的并不是他们功成名就后的所作所为,而是他们功成名就前的人生经历。

  人物一诸葛亮

  诸葛亮(公元年~年),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今山东省沂南县)。在我们中国人眼里诸葛亮就像神一样的存在,他那神机妙算的本领,看似天生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guī]曾在东汉末年出任泰山郡丞(郡守相当于现在的市长,郡丞是专门辅佐郡守的),其膝下共育有三男两女,长子诸葛瑾[jǐn]、次子诸葛亮、幼子诸葛均。虽然诸葛亮出身于官宦之家,但是他的身世颇为悲惨。在他3岁时,其母亲章氏就病逝了,原本幸福快乐的童年从此一去不复返。之后,其父亲又娶了一个媳妇,给诸葛亮兄妹们当后妈。

  诸葛亮8岁时,其父亲也因病去世了,父亲临终前将家人托付给自己的弟弟诸葛玄。诸葛亮自幼好学,人也挺聪明,叔父诸葛玄对这个小侄子甚是喜爱,在其照顾下,诸葛亮总算过上了安生日子。然而,好景不长,自诸葛亮12岁起,当时他所在的徐州接连发生严重战乱,导致当地民不聊生,老百姓纷纷往外地逃命。

  为了躲避战乱,诸葛玄决定带着诸葛亮等一众家人往外地逃,但一时之间不知道该逃到哪里。正当诸葛玄大为苦恼时,军阀袁术邀请其前往豫章担任太守,诸葛玄甚是开心,欣然接受。不过,诸葛玄这个太守毕竟不是朝廷任命的,以至于他上任还没多久呢,就被朝廷派来的新太守朱皓[hào]赶下了台。

  诸葛玄势单力薄,无力对抗朱皓,无奈之下,只好又带着诸葛亮等一众家人一路奔波到荆州避难,并投靠刘表。在叔父诸葛玄的帮助下,诸葛亮随后开始在刘表开办的学堂里读书,期间还结识了庞统、徐庶、崔州平等人。公元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时年仅16岁,叔父的去世使其备受打击。此后,经过一番考量,诸葛亮认为刘表是个胸无大志、只求自保的人,跟着他将来不会有出息,遂决定离开,从此开始在隆中隐居。

  多年来,颠沛流离、四处逃难的生活,让年少的诸葛亮深深地感受到战争给黎民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为此他下定决心要为统一国家而努力,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正是怀着这样一颗安天下之心,自打定居隆中后,诸葛亮一边耕田种地,一边勤学苦读。因为太穷,庄稼收成不好的时候,诸葛亮还要靠他人接济才能勉强过日子。

  荆州之地人才济济,诸葛亮除了自己在家钻研各种知识以外,还结交了当地很多有识之士,并且经常和他们在一起探讨国家大事、交流各种知识。在他结交的各类能人隐士中,要数庞德公对其影响最大。

  庞德公是“凤雏[chú]”庞统的叔父,诸葛亮十分敬重他,经常登门向其求教。庞德公十分赏识诸葛亮,深知其是一个有伟大抱负的人,所以把毕生所学的兵法策略、治国思想倾囊相授,这对诸葛亮今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诸葛亮对知识有着不懈的追求,经常不分昼夜地研究兵法、政治、天文地理等知识,这使得其在20岁出头就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卧龙”。诸葛亮原本可以更早出山,只是他一直没有找到明主,直到27岁那年,刘备三顾茅庐来请他,他被刘备的诚意打动了,才决定出山帮助刘备打江山。

  纵观诸葛亮的早年经历,可见其并非天生神人,他这个“神人”也是靠后天努力逐渐进化而来的。诸葛亮出山前,在隆中沉淀十年之久,如果没有那十年的沉淀,他根本不可能在日后有各种神机妙算的表现。整体而言,诸葛亮早期的曲折经历可以说明一点:没有努力,天赋就是很虚的东西。

  人物二曹操

  曹操(~年),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今安徽省亳州市),出身于宦官世家,其父亲曹嵩官拜太尉。作为一个富家少爷,曹操小时候是一个熊孩子,整天不干什么正事,个性放荡不羁,喜欢舞枪弄棒,到处惹是生非。不过,他人还算机智,而且博览群书,尤其对各种兵法书籍特别感兴趣。

  身在官吏之家,曹操从小就能看到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也看到社会上动乱不止,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使得曹操在青年时代暗暗立下治国大志。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曹操喜欢结交各路知识分子、社会名流。一方面向他们学习知识提升自己;另一方面也能通过他们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由于才华颇为出众,曹操19岁时便被举荐为孝廉(相当于清朝的举人)。不久后,又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专门负责当地的治安。当时洛阳为东汉都城,有很多皇亲国戚聚居于此,不太好管理。但是曹操一上任,就直接下狠手治理,直言谁敢违反治安,就地乱棍打死。一日,皇帝宠幸的宦官蹇[jiǎn]硕的叔父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下令将其棒打致死。此举震慑四方,以致无人敢再犯。但他也因此得罪了蹇硕,后来暗地里遭到报复,被调任顿丘(今清丰县)县令。

  公元年,曹操堂妹夫濦[yīn]强侯宋奇遭宦官诛杀,曹操也受到牵连,被免去官职。此后,他在洛阳无事可做,便回到家乡谯县闲居。然而,曹操毕竟是个难得的人才,当时朝廷又在用人之际,所以两年后其又被朝廷征召,并被任命为议郎(类似于政协委员)。当上议郎后,曹操经常上书皇上,并指出朝廷存在的各种弊端,但其意见均未被皇上采纳。曹操对此甚是失望,意识到朝廷已经腐败到无法匡正的地步。

  公元年,黄巾起义爆发,曹操临危受命,官拜骑都尉,其与将军黄浦嵩合力,成功镇压起义,遂升任为济南相。当时济南官场乌烟瘴气,贪官污吏无法无天。曹操到任后,大力整治官场,直接罢免当地80%的官员,吓得那些贪官纷纷外逃,官场风气得以改善。

  虽然曹操在济南相任上政绩卓越,但是由于当时东汉朝政已经到了最为黑暗的时刻,买官卖官盛行,没过多久,曹操就被调任东郡太守。曹操对此十分不满,他不想迎合那些权贵,对当时的黑暗朝廷极为失望。于是,他称病辞官,又回到老家隐居了,但他仍然十分关心国家大事,辞官实属无奈之举。

  公元年,也就是曹操辞官隐居的第二年,当时的皇上汉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再度被朝廷征召,并被任命为典军校尉。次年,汉灵帝驾崩,朝廷陷入争斗,危机四伏。随后,大将军何进召董卓进京师洛阳。董卓进京后,专擅朝政,恶贯满盈,不仅废杀汉少帝及何太后,还让汉献帝刘协即位,自己则出任太师。曹操见董卓毫无人性、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同流合污,遂改易姓名逃出洛阳。

  曹操逃到陈留后,开始招兵买马,并倡义天下英雄讨伐董卓。公元年,袁术等人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曹操任代理奋武将军,组成联军讨伐董卓。董卓被联军打败后,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曹操乘胜追击,但遭遇大败,自己还受了伤。不久,联军内部发生摩擦,进而开始火并,正式解散。

  公元年,曹操在东郡率军打败于毒、白绕、眭[suī]固、于扶罗等山贼,遂被袁绍封为东郡太守。次年,青州黄巾军大获发展,攻破兖[yǎn]州,形势危急。于是,济北相鲍信等人迎曹操出任兖州牧,合力打败黄巾军。不过,鲍信战死了,曹操则获得降兵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他把这些降兵整编成自己的军队,号青州兵,终于称霸一方。

  后来,曹操为了争抢地盘,战袁术、战吕布、战刘备、战袁绍、战孙权,名副其实的戎马一生。可见,曹操拥有一颗成就霸业的心。虽然作为一代枭[xiāo]雄,曹操身上有诸多争议,但是作为后人,我们应该学习他身上的优点。

  人物三刘备

  刘备(年~年),字玄德,涿郡涿县人(今河北省涿州市)。虽然刘备是皇室后裔,但是由于家道沦落,早已成为没落的贵族,加之父亲早亡,所以其早年和母亲在一起过得非常艰难,多以织席贩履[lǚ]为业。

  刘备15岁那年,母亲让其到外面行学。于是,其与同宗刘德然、辽西人公孙瓒一起拜原九江太守卢植为师。刘备从小就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且其有帝王之相,所以刘德然的父亲非常看好刘备,觉得他不是平常人,以至于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对待刘备,经常给予资助。

  少年时期的刘备不爱读书,喜欢骑马射箭、音乐。他还是个性格偏内向的人,不爱多说话,但喜欢结交各路英雄豪杰,同时能善待他人,喜怒不形于色,所以当地很多侠义人士都喜欢与其交往。曾有中山大商人携千金来到涿郡,见到刘备后,给予资助,使得刘备有资本结交更多的人。

  刘备每次结交到新朋友,都会与其谈论国家大事,切磋学问,互相学习。他还非常看重义气,经常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长此以往,大家都非常敬重他。公元年,黄巾起义爆发,时年24岁的刘备组织一支义勇军,参与镇压起义,并且立下战功。在组织义勇军期间,刘备还结识了关羽和张飞两员猛将。

  关羽(?~年)出身于普通农民家庭,十六七岁时他杀死了村里的一个地痞流氓,从此被迫离开家乡开始长达六年的流浪生活。流浪期间,关羽主要以摆地摊卖栆、干农活、街头卖艺为生。后来,他流浪到涿郡,恰好遇到刘备正在组织义勇军,便参军跟随刘备,开启了人生的新征程。

  张飞(?~年)出身富人家庭,家里开酒店、卖猪肉,其自幼习武,功夫了得,虽性格暴烈,但不失英雄豪气。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张飞喜欢结交英雄豪杰,且胸有报国大志。后与关羽一起加入刘备的义勇军。

  刘备在得到关羽、张飞后,如虎添翼,此后多年,刘、关、张三人屡次立下战功,刘备也因此做过很多地方小官,包括县尉、县丞、县令、別部司马(低级小军官)等。官虽不大,但刘备在位期间乐善好施,即使普通百姓,也可与其同席而坐,同簋[guǐ](一种古代器皿)而食,深得人心。

  公元年,刘备在徐州与曹操交战,曹操腹背受敌,急忙从徐州撤出兵力援助兖州,刘备得以扎根徐州,并坐上徐州太守之位。自此以后,刘备南征北战多年,但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直到公元年,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形势才有所好转。

  纵观刘、关、张三人的人生,刘备的优势在于懂得识人用人,虽说其经常哭哭啼啼,但该狠的时候也绝不心软。关羽的优势在于正义凛[lǐn]然、武艺超群,而且跟对了人。不过其刚愎[bì]自用的性格致使大意失荆州,而且为此丢了性命,颇为遗憾。张飞的优势在于早就做好了准备,机会来了,就开干。其弱点在于不懂得体恤下属,性格太过暴躁,导致自己被下属所杀。

  人物四司马懿

  司马懿[yì](年~年),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司马懿出身于达官显贵世家,其父亲是东汉大臣,官拜京兆尹[yǐn](相当于现在的首都市长)。由于出身官家,司马懿从小就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而且他聪明好学、博学多闻,对各种国家大事耳濡目染,以至于少年时期就胸怀天下、善于谋略。尚书崔琰与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是好朋友,其曾对司马朗说:“你弟弟聪明懂事,做事果断,英姿不凡,不是你所能比的。”

  公元年,司马懿被推荐为上计掾[yuàn](古代佐理州郡上计事务的官吏)。曹操听说司马懿非常有才华,想把其征召到自己府上任职,但司马懿不愿为曹操做事,便推辞说自己得了痛风,没法去上任。曹操不相信这个理由,于是派人夜间到司马懿家一探究竟,没想到司马懿早有准备,在床上躺着一动不动,装得跟真的一模一样。

  公元年,曹操当上丞相后,又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掾,其还对前去征召的使者说,如果司马懿还和以前一样躺在床上不愿意来,就直接将其逮捕。司马懿听言后非常畏惧,只得前去就职,其在曹府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与司马懿相处时间长了,曹操逐渐意识到其是一个胸怀大志、有野心的人,恐怕不会甘为人臣,所以曹操提醒自己的儿子曹丕[pī]要小心司马懿。然而,由于当时曹丕与司马懿关系甚好,而且司马懿又勤于职守,废寝忘食,这才使得曹操放下心来。

  自公元年起,司马懿开始跟随曹操南征北战,而且经常能为曹操提供奇谋妙计。公元年,司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佐助魏太子曹丕,由于谋略过人,深受曹丕器重。一年后,曹操去世,曹丕继承帝位,遂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任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司马懿为曹魏立下赫赫战功。虽然在与诸葛亮的较量中,司马懿在智谋方面经常处于下风,但是也没吃多大的亏,而且其还在五丈原拖死了诸葛亮。可悲的是,诸葛亮之死并没能让战争逐渐远去,司马懿继续为曹魏南征北战十五年之久。年,司马懿发动政变,终于掌控朝中大权。公元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自己当上皇上,建立晋朝,并于公元年统一魏、蜀、吴三国。

  人物五孙权

  孙权(年~年),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人(今杭州市富阳区),其父亲孙坚是一员骁[xiāo]勇善战的猛将,为孙家打下基业,但是其在攻打荆州刘表时不幸战死,时年仅37岁。孙坚死后,其大儿子孙策继承父业,继续为孙家打江山。

  公元年,孙策击败庐江太守刘勋的部将黄祖,并在一年之后夺取豫章郡,统一江东。在此之前,孙策还杀了想要出卖他的吴郡太守许贡,并因此埋下祸患。许贡死后,他的三个门客一心想要为其报仇。一日,正当孙策在丹徒狩猎时,许贡的三个门客突然窜出来行刺。孙策被刺成重伤,不久抱憾离世,时年仅26岁。孙策临死前曾对其弟孙权说:“率领江东兵众,决战两阵之间,横行争衡天下,你不如我;但举贤任能,使其各尽其心,用以保守江东,我不如你。”

  孙策死后,18岁的孙权继承孙家大业。孙权掌权之初,局势非常不稳定,庐江太守李术公开反叛,好在孙策的结拜兄弟周瑜及时回来辅佐。

  周瑜(年~年),字公瑾,庐江舒人(今安徽庐江),出身官宦世家,家族中有多人在朝廷任职,其父亲官拜洛阳令。周瑜身材高大、相貌英俊,且志向远大,其在年少时就与孙策结为好朋友,自21岁起便跟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

  孙权在周瑜、程普等旧臣的帮助下,先率军灭了李术,并得其部众三万余人。此后,他又广招贤才,诸葛瑾、鲁肃、严畯[jùn]、步骘[zhì]、陆逊、徐盛、顾雍、顾邵等能人异士均被招至麾[huī]下,江东局势逐渐稳定。

  正如孙策所言,孙权的长处是善于举贤任能。此外,他还善于倾听与决策,有自己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不会被群臣的言语所左右。

看完上文中几个名垂千古历史伟人的早期经历,能够发现一个共同点,即江山都是打拼出来的。虽然时代变了,现代人不可能像古代人那样东征西战,毕竟现在是法制社会,但是智慧、谋略、胆识、勇气、决策力等无形因素是古今相通的。我们就是要汲取这些历史伟人的某些可贵精神,来成就自己,这也是我们研究历史最现实的意义之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