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三国历史大杂烩系列,是本人原创作品,目前共有七个板块:三国战役大盘点、三国人物那些事、青梅煮酒品三国、三国兵法大串烧、三国外交与战争、三国人物高手猜谜(动态)、三国兵器猜猜猜(动态)。本文为“青梅煮酒品三国”系列第19期。
Hi,我是小小米,很抱歉,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太忙了,所以没来得及更新,从今天开始,我会恢复更新,让大家等久了,对不起,不过接下来,我也会转载一些三国圈大佬的看法来佐证我的文章(b˙˙)b
张飞:今天小小米写的是我哦,嘿嘿嘿~最近有一个事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张飞之死,作为三国历史上非常凄惨的一场悲剧,看上去好像是因为张飞经常鞭打士卒,从而酿成的这场飞来横祸,但是这其中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那就是在汉中之战前张飞的表现,都是很符合勇猛、冷静和善用计谋以及军事水平很高的特点,可为什么在汉中之战结束后?张飞就开始在沙雕之路上狂奔,一去不回头了呢?
这里我首先要说一下,张飞在汉中之战前的表现都是非常牛X的,无论是长坂坡前凭着一身大吼阻断曹军五千虎豹骑的追击,赤壁之战以后短暂跟随周瑜进击南郡,从而对张飞这名猛将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我估计刘备要是不主动要回来,张飞就成周瑜爱将了),还是入蜀之战中的出色表现、在巴西之战面对张郃时一点不怂,还成功利用地形把最擅长利用地形作战的张郃干趴下了,都能展现他的大将风范和军事水平。
张飞:曹纯,你这技术不行啊,不过瘾!但是到了后期,他的操作就开始变得迷惑起来了:他不但莫名其妙鞭打部下,还让边打过的部下在他附近侍奉(这尼玛……我勒个去),张飞的沙雕行为连刘备都看不下去了,身为大哥和主公的他对既对张飞进行劝诫,说你要再这么下去简直就是找死,但是张飞不听,继续这样做,最后死于两个部下——范强、张达手里,全剧终……可是细看三国志,我并没有发现哪些不合理的地方,促使张飞变成一个沙雕的虐待狂。
随后我去请教了一位在b站非常有名的三国圈大佬——中立善良不二酱,然后通过我俩的讨论,最终我注意到了《三国志·刘巴传》裴注引《零陵先贤传》中一段看上去非常不起眼的冷门记载:
“张飞尝就巴宿,巴不与语,飞遂忿恚。诸葛亮谓巴曰:“张飞虽实武人,敬慕足下。主公今方收合文武,以定大事;足下虽天素高亮,宜少降意也。”巴曰:“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备闻之,怒曰:“孤欲定天下,而子初专乱之。其欲还北,假道于此,岂欲成孤事邪?”
张飞:我*******!(口吐芬芳)接下来让我们根据这段记载,坐上时光机,穿越回刘备打赢汉中之战后的那个时期:在一战功成、名扬天下后,张飞做了一件有点莫名其妙的事,他去了当时已经投奔刘备的十分有名望的士大夫刘巴,并说了一句让人惊掉下巴的话:“我……想跟你一起睡觉!”这里请注意,在古时候,男的跟男的一起睡觉是尊敬和友情的意思,就比如刘备就经常跟关羽、张飞、赵云一起睡觉,说明张飞很想跟刘巴结交。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张飞这么想跟刘巴套近乎呢?这就要说到张飞的一个特性:“爱敬君子”,这里的君子特指当时的士大夫,也就是那些读书人出身的官员,那张飞又是为什么这么仰慕士大夫呢?这还得从他的出身讲起。《三国志·张飞传》开头记载:“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也,少与羽俱事先主。”这段记载中并不能看出来张飞的身世和家境,就连他的父亲做什么也都没有,这种情况一般处于最底层的平民出身。
张飞:没错,老子就是凭军功才当官的!作为一个平民,肯定会听到很多关于士大夫的流言,可能也会看到那群高官很有排面的坐着马车从自己家门前经过,这时年幼的张飞可能会想:“啊,士大夫们道德这么高尚,能力这么牛X,我要是也能混进他们的圈子,和他们成为朋友,那该多好啊!”这种思想就像参天大树一般,深深地根植于年幼的张飞心中,一直伴随他长大。而在他为刘备立下汗马功劳,终于鼓起勇气来想跟士大夫交朋友时,才会前往拜访刘巴。
很快,张飞就发现了一个让他绝望的情况:不是刘巴不愿意跟他一起睡觉或者跟他交朋友,而是从他进门起就保持着像死一样的沉默,不但没有正眼看过他一次,甚至连“拒绝”都不屑于表达,这就是刘巴给张飞的回答。要换成别人,张飞早就一个大威天龙甩过去了,但这是他最崇拜的对象——士大夫,他无论如何也下不了手,最后,张飞默默地离开了刘巴的家,带着极度愤怒和郁闷的复杂心情回到自己的家中。
刘巴:大丈夫怎么能与这种臭兵痞结交!张飞找来诸葛亮以后,希望他能帮忙劝说一下刘巴,从张飞的表现上来看,他很希望刘巴给诸葛亮一个面子,对自己客气一点,哪怕装一下都行,这样他就能通过不断的心理暗示,让自己相信士大夫阶层还是愿意接纳他的,从而继续维持着那份虚无缥缈的憧憬。诸葛亮也非常同情张飞,将张飞非常崇拜他的事实说了出来,然而刘巴却说出了一句让张飞彻底绝望的话:“大丈夫应当结交四海英雄,一个臭兵痞也配和我说话?!”
听说了这件事情以后,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刘备一反常态,歇斯底里地表达了他对刘巴的愤怒:“孤欲定天下,而子初专乱之。其欲还北,假道于此,岂欲成孤事邪?”意思就是:“我本来想要平定天下,而刘巴专门给我捣乱,还想要回到北方投奔曹操,暂时留在我这只不过是向我借道而已,怎么可能帮我成就大业呢?!”从用这句话的语气中就可以听得出来,刘备此时应是相当愤怒的。
刘备:你丫欺负我三弟,我绝对不能容忍要知道,刘巴此时虽然暂时归顺刘备,但他心中依然不服刘备,他不服的是刘备及其创业团队的草根出身,因为他自己是名门世家,同时还是汉室宗亲,并且刘巴自恃其才,他的才华就连诸葛亮都说:“运筹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巴看不起底层平民非常正常,再加之他一直很佩服曹老板,怎么个佩服法?看下面:
曹公征荆州。先主奔江南,荆、楚群士从之如云,而巴北诣曹公。
这是曹操得势时。
会先主略有三郡,巴不得反使,遂远適交阯,先主深以为恨。
这是曹操失势时。
最后刘巴从交趾跑到益州(这是就算不能回到孟德身边,也不能落到刘备手中吗),万万没想到,刘备也随后杀到,这下走投无路,才捏着鼻子归顺了。
刘巴:曹公去哪我就去哪!孟德么么哒!由此可见,刘巴是荆楚士人中的另类,对刘备不感冒老久了,甚至可以算是半个政敌,他加入刘备集团是货真价实的迫降,说不定他还想再找个机会回到曹老板身边呢,妥妥的身在汉营心在曹,一位实打实的“精曹分子”。看看刘巴的表现,再看看这会儿他说的话,是不是瞬间明白了刘巴说那句“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的意思?这很明显就是指桑骂槐嘛!
更何况,刘备与张飞那么多年的交情,无论是为自己出头,还是为张飞出头,都是非常可以理解的。可他应该明白,经历过这样的打击以后,张飞恐怕再不会跟以前一样了。
《三国志》作者陈寿老先生对张飞的评价是:“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陈寿老先生认为,张飞性格残暴、虐待部下是一贯如此。然而我想问一句,从公元年张飞担任别部司马正式开始带兵一直到公元年被刺杀,在整整30年的带兵生涯中,如果张飞一直都是这样虐待部下的话,那他不早被刺杀了?为何一直到整整30年后才被刺杀?
张飞:鹅怕恁个怂,王八羔子你过来呀!《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老先生应该也是发现了陈寿老先生评价的不合理之处,因此在演义里面特地指出来是因为关羽之死从而使得张飞暴躁起来,开始出现鞭打士卒等一系列不正常的行为,从这个小细节就可以看得出来,罗贯中老先生是真的用心在理解三国历史,现在有很多人以贬低演义来说明自己对三国历史有多么多么了解,但其实真正了解三国历史的人,没几个会看不起演义。当然,我不是说《三国志》记载的不是真实历史,陈寿老先生所写的《三国志》可信度极强,只是说有一些主观想法我不是很赞同,仅此而已。
但这应该还不是事情的全部真相,因为为什么张飞被刺杀的时间点正好是在刘备伐吴前呢?且刺杀时机蹊跷,而且看地图来说,刺杀后范强、张达大可逃往更近的魏国,何必走水路去更远的东吴?《三国志》中常常提到东吴和曹魏有使用间谍的策略,因此还有一个助推因素,就是东吴知道刘备准备伐吴的情况后,因此派出间谍来潜伏在张飞身边,当范强、张达遭到张飞虐待后间谍进行煽动,最终造成张飞之死。
小飞飞这么可爱,怎么可以派间谍?!至此,我的答案已经出来了:是刘巴冷漠的态度,残忍地击碎了张飞从小就埋藏在心中的那份对于士大夫阶层的憧憬,使得张飞陷入了一种迷茫的状态,再加之经历了好兄弟关羽之死,使得张飞彻底进入自暴自弃状态,成为了一个沙雕的虐待狂,甚至需要依靠虐待手下来发泄,最后惨遭部下刺杀。张飞似乎是有点玻璃心了,但是往往就是这样,对一个事情越着迷,他给你带来的打击就越大,更何况对士大夫阶层的憧憬是张飞的心灵寄托。
当然,上述所有内容仅仅只是我个人观点,我说我的,你信你的,有不同的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每篇文章都是作者的倾心之作,如果喜欢,记得点赞+推荐(点击小火箭),别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