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吹一定要来补充一下有关公瑾的片段!“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转眼间琴筝俱碎,少年已逝,周郎去兮,如大江之水,流转东去。
多儒雅英气的少年啊,追溯他的一生,出身即为名门,少年得志,雄姿英发。传闻周郎资质风流,仪容秀丽,《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曾如此记录: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唐人李端更有《听筝》诗说“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如此风雅少年为了吴王之基业竟拼尽了自己的全部命数,当真是令人落泪。
与年少时候的挚友孙策会面,孙策无比喜悦:“我有了你,事就成了。”这一次会面,这一杯酒,两个少年赌上了这一生的年华和生命。此时想到他们的结局,皆是在最好的年华就死于战火。
多么年轻的生命就此死去,当真是青山催白发,马革裹尸还。刚刚新婚燕尔,迎娶大小乔的两个少年就要立马踏上征战的旅途,看似青春无限好,但知晓结局的我怎么能不暗自落泪,挂以心伤。
这段也非常传神,记得当时公瑾说:“日抚瑶琴听音,夜有娇妻伴读,心愿足矣。但这只是少年之志。”公瑾夙夜忙于军务归来,他又何尝不想跟自己的妻子小乔温存呢?有如此知音佳人他又何尝不想夜夜抚琴,远离世俗纷扰呢?但是责任不许,江东六郡的民众不许,他们需要一个运筹帷幄的大都督,吴土需要他,天下需要他。他又何尝不是少年呢?但是他无法完成少年时的志向了,国家的安危牵系于他的身上,他要长途奔袭,要南征北战,要谋定天下,从他起兵的那一刻起,什么都与他无缘了。
孙策病逝,周瑜引兵赶来,他的内心一定极度伤心难过吧,没见上故时好友的最后一面。最亲近的挚友死了,他所要辅佐的只是一个年幼的孩子。而且为人臣子,没有最熟悉的主公还有什么意义呢?自己的一腔抱负,两人许下横扫江东的誓言,再也没有人可以分享了。
“我受孙伯符礼遇之恩,虽刀斧相加,绝不动摇。”“外事不决问周瑜”是多么绝对的信任才让周郎一直能紧握东吴最重要的大都督一职,成为名副其实的孙权之下第一人。但是最最亲切的挚友已经西去,自己所能完成的只是继承他的遗志。
“遗志”,多么沉重的字眼。前行的路上已经再没有那个可以快意喝酒的人,秋风萧瑟,周郎带兵的时候会不会想到那个激昂飒爽,横刀立马的男人?能不能再有知己与他马上击掌,快意恩仇?
这段周郎拉着蒋干,说:“即使苏秦张仪复出,口若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多忠诚执着的人啊,面对二张以及江东文武都闻之色变的曹操,周郎怡然不惧,面对劝降心坚如铁石。谁不知道曹操势大?连孙权都曾经感叹道:“曹操想要废汉自立很久了,只是忌讳二袁、吕布、刘表和我罢了。”
在这关键的节骨眼上,作为掌握兵权的重要人物,但凡周瑜有一点点动摇,吴国都将承受巨大的压力,甚至天下都会提前完成统一。既要面对新主孙权的怀疑和猜忌,又要战胜曹操的倾国兵力。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这个少年郎上。
“飞棹前进,往赤壁进发!”“曹仁匹夫,见周郎否?”每每看见战船上雄姿英发的周郎,想到郑板桥的诗句:“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楼舻云崩,旌旗电扫,熛射江流血。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又想到如此天纵英才,终将落得英年早逝,病死巴丘的悲惨结局,就不由得心生悲怆,落下泪来。
都督持剑指挥破敌的时候,我看到那双少年的眼眸,我真的落下泪来。上苍得有多么嫉妒他,才让他的生命定格在如此美丽的时刻。但纵使如此,他应该也不曾后悔过他所做的每一件事,因为他注定要一往无前。他的心中,是整个天下,不仅仅是那个温柔而凛冽的江东。为此鸿鹄之志,虽九死其犹未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