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地理上划分《三国演义》的主角与配角,那么,在东汉十三州中,荆州无疑是NO.1。
在《三国演义》叙事的6个不同时期,荆州几乎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第一时期黄巾起义。刘备、孙坚等参与剿灭黄巾余党,收复宛城,平定南阳。继而孙坚被封为长沙太守、乌程侯。孙吴集团的第一桶金,挖掘自荆州。
第二时期群雄逐鹿。孙坚在与刘表大将黄祖的大战中不幸战死;孙策为父报仇,大破黄祖,夺得江夏、桂阳、零陵等郡。曹操则先在宛城马失前蹄,而后与张绣、刘表大战于南阳,最后出奇兵突围撤走。
第三时期赤壁之战。这也是全书最为精彩的核心章节,从刘备败走当阳开始,一直到他占领江南四郡结束。赤壁之战的结束,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第四时期刘备入蜀。虽然这一时期,刘备的战略重点已经由荆州转入到了西川,但荆州地区仍然是暗流涌动、险象环生。关羽凭着智慧和勇气力保荆州,但他的强硬,也为荆州再起战端埋下了伏笔。
第五时期荆襄之战。这部分从关羽北上攻打襄樊开始,一直到刘备夷陵大败、退走白帝城结束。随着荆州的易主,三国的势力范围也基本上被划定。
第六时期吴蜀灭亡。《三国演义》的最后一部分,基本上把焦点放在了诸葛亮南征与北伐上,荆州只在吴魏之间的几次交锋中被提及。
尽管如此,有人也曾经做过这样的统计,在《三国演义》所有章节中,涉及到荆州的就多达40%多,几乎占了全书的一半。这是“东汉十三州”中其他任何州都无法相提并论的。可以说,一部《三国演义》,几乎半部都是在讲荆州故事。
那么,荆州何以能在三国世界中占有如此特殊的地位呢?
一、荆州的战略地位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曾经这样评价荆州的战略地位:“北据汉巧,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己蜀,此用武之国。”
覆盖了今天湖北、湖南地区的荆州,正是一块可以沟通东西南北的兵家必争之地,也就是“用武之国”。
荆州扼守长江上流之咽喉,如果魏或者蜀控制了荆州,则可以顺江东下,直捣江东;而反过来,如果吴国控制了荆州,则可以作为自己的屏障,坐断东南。
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诸葛亮,之所以数次北伐无果,也正是因为失去了荆州这个进取中原的前沿阵地。
因为在“隆中对”中,诸葛亮规划了两条北伐路线,从荆州出击进取中原,其实是更为重要的一条。因为从汉中出秦川北伐的艰难程度,要比荆州北上直取曹魏大本营要大的多。
而与“隆中对”相对应的,还有东吴版的“隆中对”——“榻上策”。早在赤壁之战以前,鲁肃就为孙权规划了全据长江以图天下的战略规划。
所以,正因为荆州处于三国的交界处,拥有得天独厚的战略地位,它也就成为魏蜀吴三方争夺的焦点和三国中最为闪亮的舞台。
二、荆州的主角光环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诸葛亮、关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主角。
蜀汉君臣如此受罗贯中的青睐,那么他们活跃的主要舞台——荆州,自然会成为他大力渲染的主战场。
刘备在荆州客居8年之久,发生于荆州的赤壁之战,是他人生“由衰转盛”的最大转折点;诸葛亮曾长期隐居于隆中,又在此地得遇明主刘备;而关羽更是多年镇守荆州,在此达到了其人生巅峰。
荆州是蜀汉集团的福地,同样也是他们的伤心地,作者罗贯中实在有必要将这里大书特书一番。
所以,尽管此后益州、汉中先后被蜀汉所占据,也在《三国演义》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戏份,但仍然无法与荆州相提并论。
另外,曹魏与孙吴反复争夺的合肥,尽管也是三国世界中另外一个重要的战争策源地,还发生过“张辽威震逍遥津”等精彩绝伦的故事,但因为魏、吴两家在本书中的配角地位,使得合肥的存在感也远远不及荆州。
三、荆州的儒家精神
东汉末年的荆州,是当时的人文荟萃之地,不仅文化繁盛,而且名士辈出。像司马徽、庞德公、徐庶、石广元、孟公威、黄承彦等等,均出自荆州。
在司马徽口中,刘备还得知了“伏龙、,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的豪言壮语。
众所周知,后来的故事,是刘备首先得到了诸葛亮,二人一拍即合,好似如鱼得水,准备共同成就一番大事业。
可作者却在三顾茅庐之前笔锋一转,以文人常有的“悲天悯人”式的笔触,给这个貌似欢喜的故事营造了一种悲观的主基调:
司马徽在向刘备详细的介绍完诸葛亮以后,竟然是仰天大笑,说:“虽卧龙得其主,不得其时”,说罢,他就飘然而去。
这里,司马徽好像已经暗示出诸葛亮尽管是一世人杰,却逃不出“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命运。的确,诸葛亮一个人的能量再大,也终究改变不了汉室将亡的历史进程。
但是,儒家还有一种精神,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尽管无法抗拒天命,但身为人臣,一定要以昂扬的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做出自己应该有的努力,回报君王社稷。
诸葛亮的这种心态,其实也与刘备、关羽等蜀汉集团的核心人物暗合。关羽曾说:“屈原虽知怀王不明,犹舍力而谏,宗族之故也。”
这既是一种坚毅的使命担当,也是一种昂扬的奋进精神,是儒家士人情怀的最高体现。
因此,可以说,荆州是三国世界里,最具有儒家精神的地方;是蜀汉集团“梦”开始的地方;是后世无数三国读者魂牵梦绕的穿越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