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大学文学院庞光华教授 详文参考《可敬的奸雄—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的正面形象》山东大学出版社《中文研究论集》.11
提要:《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是复杂的,不能用简单的概念和标签来评论曹操。鲁迅对《红楼梦》以前的小说的人物形象的概括是不正确的。本文详细考证了《三国演义》中体现曹操的英雄形象的十多个细节,有助于学术界对曹操形象的全面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本文的立论完全立足于考证,而不是基于印象和感觉。
关键词:曹操奸雄英雄
第三十回,袁曹官渡大战,袁绍的谋士许攸被袁绍怪罪申斥,这时:
(许攸)遂欲拔剑自刎。左右夺剑劝曰:“公何轻生至此?袁绍不纳直言,后必为曹操所擒。公既与曹公有旧,何不弃暗投明?”只这两句言语,点醒许攸;于是许攸径投曹操。
又,袁绍的大将张郃、高览被袁绍的谋士郭图谗言陷害,被迫降曹,但又对曹操怀有疑虑,而曹操坦诚相待,收降二将:
于是二人领本部兵马,往曹操寨中投降。夏侯惇曰:“张、高二人来降,未知虚实。”操曰:“吾以恩遇之,虽有异心,亦可变矣。”遂开营门命二人入。二人倒戈卸甲,拜伏于地。操曰:“若使袁绍肯从二将军之言,不至有败。今二将军肯来相投,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遂封张郃为偏将军、都亭侯,高览为偏将军、东莱侯。二人大喜。
曹操襟怀大度,用人不疑,显示其大将才略,正因为如此,曹操在官渡大战中才能以弱胜强,击破袁绍百万大军,奠定了曹魏的霸业。这样的情节怎能给人坏印象?
又,还是第三十回,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缴获大量战利品,
于图书中检出书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左右曰:“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操曰:“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遂命尽焚之,更不再问。”
这样的曹操分明是既往不咎、大器能容的英雄形象,只能令人敬仰。哪里是“坏到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