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很多人把《三国演义》当做历史,是很正常的事情。
首先,历史毕竟是属于过去式,是后来者不曾亲身经历的事情,后来人想要了解,只能靠传播途径了,而正史的主要传播途径,一是义务教育的历史教科书,二是历史文献。
就拿笔者时代的历史课本来讲,关于三国这一段很简单,只是三个国家的起始年限、主要政治人物与事件以及一些简单的农业、文学、科学史等。而历史文献,比如《三国志》,是以文言古文来行书,晦涩难懂,受众群体仅局限于院校专业学生、学者教授以及少数历史爱好者了,所以懂得正史的也就是少部分人了。
而大多数人对于三国,多是从评书、小说、连环画以及影视作品来了解,而这些都是以演义为主。因而大多数人会把演义当做历史。
其次,《三国演义》之所以能以演义而乱真历史,是因为它的成书基本以历史为框架,比较接近于历史,与真实历史的重合度比较高,里面大多数人物事件大都是真实存在的,作者只是以白话的形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了适当的杜撰与夸张。比如“温酒斩华雄”,历史上华雄是孙坚斩的,而演义中为了丰满关羽的形象,说成关羽所杀。又如“草船借箭”,真实的历史主角是孙权,而演义中为了突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把这件事安在诸葛亮头上。还有些人物,比如曹操,真实的历史上没有演义中那么残暴、奸诈,刘备也没演义中那么宽厚、仁义,但罗贯中为了突出蜀汉,也就那么地写了。
反观同样作为四大名著的《水浒》,它与《三国演义》很相似,也有真实历史背景,它只不过与历史的重合度没《三国演义》高,也会有部分人把它当历史。而《西游记》与《红楼梦》纯粹是小说,会把它当历史的恐怕没就几个人了。
近年来随着电视与网络媒体对诸如《易中天品三国》等历史节目的传播,人们历史文化鉴赏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对于三国真实的历史与《三国演义》的区分也越来越明晰,慢慢地把演义当历史的现象也就会逐渐消亡。